美文网首页
《我们要当作家》读后感

《我们要当作家》读后感

作者: 凡世炼心 | 来源:发表于2023-07-23 09:27 被阅读0次

《我们要当作家》这本书的作者是埃里克.奥尔森,商务印书馆,2021年5月出版。

这本书记录了20世纪70年代爱荷华作家工坊的生活、爱情和文学之路。

那个年代,计算机打字很不方便,很多人都是用手写创作,出一本书很难,当作家也很辛苦,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完全不同,但有一些共通的东西,我看了很感慨,也解决了我一直比较关注的写作领域的几个问题。

一、评论

(一)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悖论

很多作家没有受过正规的基础学术训练,所以有人人认为作家过时了,文学评论才真正有创意,所以学术界与创作人士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一个作家教师上课时,现身说法,告诉学生自己怎么写小说,初稿的创作过程具体怎么样,详细说明自己的方法。他告诉学生不建议照搬照抄,学会他的做法,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方法都不同。

这就是小说评论和小说创作的悖论。

小说创作方法很多,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同,但小说批评始终把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好像只能找到一个正确方法似的,他们始终觉得能后知后觉地总结出来一个正确方法,但那并不是事实。

里尔克说,艺术品意味着无限孤独,不能仅凭这么单薄的批评理解艺术品。只有爱可以把握艺术品,可以让艺术品持久,可以公正地评判艺术品。

(二)文学评论的积极意义

作家需要独自创作,但创作有自身的局限性。

有一个隐喻来可以形容创作:创作好比给自己理发,你自己只能剪那么多,你需要有人帮你剪后边的头发,这就是评论的意义所在。

评论了几个月网友文章,我很明确的感受到,评论分为很多层次,我大约还在底层。

我在评论过程中过于主观,用自己的眼光和知识去看其他人的作品,中间有一段时间,能感觉出有些文章的水平在自己的认知边界以外,那里有自己所不具备的知识和审美情趣。

所以,我最近评论比较少,出于对每个人创作的不同方法和不同审美的尊重,更注重了解作者怎样一步步将文章推进到最后,看看他们的心路历程,给出一些自己在某些点的感受,而不再给全局性的结构建议或审美感受,希望自己能在这两方面逐步有所提高。

二、作家的生活

(一)共性特点

在那个时代的工作坊中,真正写出作品的作家共同特点是年少的时候,他们都读了很多书,导致了自己写作的冲动。

很多作家生活都不健康,在局外人看来,可能他们很多都是歇斯底里的疯子或者精神受过创伤的病人,也有严格自律的正常人,但所有人的共同特点是有强烈的倾诉欲,想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二)作家和其他职业完全不同

其他职业毕业之后,人们有了毕业证书,就可以去谋生了,他们下一步沿着明确的道路,经过有指导的实践、测试和授权定义的路径,这一切都指向持续时间长的职业生涯,还能赚大量的钱。

但是作家从创作班毕业之后,他们的生活远远不够安全,他们没有明确的步骤,教职的机会极少,没有人保证出版他们的作品,他们除了生存的挑战以外,没有任何确定性。

所以,作家这个职业投资回报率低,而且非常慢,作家的作品可能很多年都得不到认可,不能出书,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导致生活得贫困潦倒。很多人在工作坊学习之后,迫于生计,从事了其他各种各样的职业,但是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大家都认为创作对他们是有帮助的。

面临这些困难,他们不得不借助自己具备的品质,如决心、毅力还有其他可能在课外获得的坚定信仰。

所以,更多人认为作家不是职业或者谋生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从事创作是个人的选择,作家追求的是个人的自我实现,所以那些想以作家的头衔赚大钱的人,可能真的不适合当作家。

(三)什么样的人适合当作家呢?

如果你不希望得到名利,也不希望和别人建立关系或者追求幸福的婚姻,如果你没有这些期待,而且你已经开始这样做了,那你就是真正的作家。

你不仅需要才华,还必须有激情,你必须要有这种欲望,就算所有人都阻拦你从事写作,你如果没有创作激情,没有动力和欲望,那你就不会成为作家。

所以,当你知道了这一行所有的风险,做好了一辈子都写不出来书、不能出名的准备后,你还是要选择这条路,那你应该适合当作家。

但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都处在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状态中,确实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让我心情有些沉重。

三、创作是否能教会?

书中所有人一致认为,创作是教不会的。

创作教学和自由创作是两码事,教创作的人不一定能写出来东西,写出来东西的人不一定了解创作的原理和理论。

乐观的态度认为,一个人的创作生活必须放在首位,相比自己的社交生活和家庭生活。一旦创意跃居首位,其他一切事情都会井然有序,创作生活就会成为可能。

(一)在工作坊的创作班,他们到底学会了点什么呢?

工作坊有三个目的,给青年作家提供读者、提供一种社区归属感以及一个可接受的社会类别。

1.榜样

也许很多作家没法教会学生写作,但是那些作家老师本身就是榜样。

优秀的作家教师在各方面都为学员的创作生活提供了榜样,包括写作技巧、知识、胆量、态度甚直生活上的榜样。如果足够多的优秀作家在一起,收获应该会很大。

一个年长有经验的作家对一位年轻有才华的作家会有用处,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少走弯路,也许不会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但是可以介绍自己的方法,从中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方法。实际上,老师在教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写作风格都不相同,而且他们也从不雷同。

所以,学生在创作班,不是去学习如何创作,而是拜成功作家为导师,和他们相处一段时间,成为文学团体中的成员,在这个团体里相互扶持、阅读以及创作尝试。

2.认同

在工作坊,作家们一起共享作品、讨论创作过程、讨论对文字的理解,让他们产生群体认同。

没人可以教任何人创作,但有才华的作家可以在这里找到关键的支持和鼓励,也能发布自己的作品。

创作班是一扇门,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合适的位置。

3.交流

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都是相互为老师,你可以把自己创意写作的过程教授给学生,让他们全神贯注、帮助他们解释创造模式,但最重要的是相互讨论作品的好坏。

工作坊的模式给作家介绍一种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他们指明方向,让他们明白如何创建社群社区,并在自己所处的社区中生活。

在工作坊,可以寻找社区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讨论,如果只是闭门造车,从不出门,多数作家都不会成功。基本上小说创作史上每个成功的作家都属于某个文学团体,几乎没人独来独往就会成功。

所以,在工作坊中重要的不是你会遇到什么老师,重要的是写作、阅读其他人的作品,又和同样热爱创作、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这比较重要。

四、读后感

(一)收获

创作是教不会的,在工作坊,作家的收获是作家圈这个群体的榜样、认同和交流。

他们跟一群作家生活在一起,作家的写作方式、方法、生活方式都会给他们灵感,相互借鉴,对他们有所帮助。

虽然他们没有学会怎么自由创作,但是只要他们写出来作品,通过大家相互评论都能够修改得更好,让自己进步。

所以,不管怎么说,工作坊的这个模式对创作有好处。

(二)启发

如果工作坊的模式对于培养作家是有意义的,我有没有可能也去参加一个这样形式的工作坊呢?

现在看来,简书这个平台有些类似工作坊。

1.在榜样方面,只要你愿意认真的去看某些作者的日更,你就会发现那些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可以以此为榜样,就像从容小主一样,她的生活方式、写作方式、心路历程都在她的日更文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2.在交流方面,可以相互评论作品,只要你愿意把自己的文章拿出去评论,或者愿意去评论其他人的文章,你也能借助大家的评论给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后面“理发”,将文章修改得更好。

3.在群体认同方面,我们的亲朋好友并不了解创作的孤独,但是平台上的很多人都是潜心创作的人,大家都能相互理解支持,就如“创作不易,点赞支持”这样的评论,总会给大家带来温暖。

4.在成果方面,我已经看到简书中非常有能量的一些老师在出书、讲课,名利双收。


所以,实际上我现在已经在简书这样一个“创作班”社区里了,下一步,我要提高自己在简书的主动性和活跃程度,好好利用这个平台。

就像书中所言,很多人上了创作班之后,没有继续再写作,或者去做了其他不相关的工作,不够专心,放弃得过早。

我想我所能做的就是足够专心,产出够多作品,继续加油!

相关文章

  • 常立志不如立长志

    我们小时候,都有梦想吧,我要当警察,我要当作家,我要当画家,我要当宇航员,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人实现了梦想,...

  • 从现在开始,一切都不算晚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很大的理想,从小时候记事开始。 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作家,我要当大官。 嘿嘿,也许那只不过是我们...

  • 我的梦想

    小时候,我们的梦想很多,也很丰富,长大后要当科学家,当老师,当明星,当作家等等...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梦想好像渐...

  • 《成为作家》

    《成为作家》读后感 《成为作家》是写给对写作感兴趣、想要写作的人的,它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我可以写作”的认知,“作家...

  • 【 无戒学堂】文字的灵魂

    《成为作家》已经读到一半,也在每天写一点读后感,作为练习的作业。 关于模仿,大家都不陌生。遇到自己喜欢的作家,我们...

  •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拿破仑.希尔是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他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但是我们都知道,要当一名作家不是一件容易的...

  • 像作家一样去读书和生活

    《成为作家》读后感悟精华 1“像作家一样去生活,像作家一样去读书,你也可以成为作家。”这是我最喜欢的《成为作家》这...

  • 年少时的梦

    初中时,我对着全班五十六名同学讲演,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儿童作家。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说要当一名儿童作家。也许因为小时候...

  • 愿望|140字微小说

    一颗流星划过,三个小伙伴各自许下了愿望。 小明:“我要当一个科学家。” 小南:“我要当一个作家。” 小芳:“我要当...

  •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续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续 一、回顾上次读后感我们谈到海底捞为什么生意这么好? 其实核心就是把员工当人看、把顾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要当作家》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kg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