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与写作(103)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与写作(103)

作者: 皖承 | 来源:发表于2020-11-26 16:57 被阅读0次

    题记:我在思考自己的网上写作。不期然触及到一个大题目。那就将其做为我的这则随感的标题吧。虽然可能挂一露万,但愿以此题并且此文引起更多更深入的思考。这对这个时代的写作与阅读都是有益的。

    讲起我的网上写作,当其初,都是写给不相识的朋友的。我先注册了一个网名,文章便用这个网名以个人微博的形式,在网上推岀了。看到我文章的人,只知道网名,不知道我的真名。这与现在的许多公众号写作平台不同。这种平台上的作者基本都是真名真姓,并且还有个人简介。所发文字也被视为公开发表。平台对其有了权利,并不再允许另一个平台重发。如需转发,还须征得原发平台同意。所谓一稿两投在这样的机制中,得到彻底的限制(网络的自动检测省下了无数的人工辛苦)。

    相比较,我的这种微博发布,就不算是公开发表了。我完全可以重新署名,找一个公众号正式公开。当然也可以投稿纸质刊物。就是讲,微博的公开,完全不影响以后任何形式的正式发表。这些,我在开始的时侯也不清楚,后来发了公众号,才渐次知晓。这更感觉到了微博的自由,及其公众号的限制。

    事实上,我的微博读者远超公众号写作平台上的读者。单篇博文的点读量最高已经过万,而公众号写作平台上的单篇,最高只有三千。几倍的悬殊。但我所以选择微博的形式并以网名公开,主要原因,还不在此,却是为了避开相识者。即让所有读到文章的读者,全都不知道这是我的作品。

    只知作品,不知作者,这有许多方便。其中重要的一个,在我感觉,是写作不要那么小心翼翼、左顾右盼了。因为面对着陌生人,完全可以自由,甚至放肆。这正是我的需要,非常的需要。于此我似乎理解了过去的许多写家要用笔名的原因。不就是想把自己隐藏起来吗?面对熟人,用了一个假名,熟人们便只知道这假名。面对陌生人,那是一个笔名,依然不知道那个真实的作者。这就隐藏了。隐藏了就不被猜疑了,避开猜疑就可能专心于文章了。作者、读者均如是。再深入或实在点讲,这其实是在接受艺术的招引,或者是在无意识中向艺术的方向靠拢。因为隐藏起来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所愿,并自己的想象,放心大胆地坦露了。这不就是艺术的虚构与重组吗?如此一来,所写往往多了一种引力,那就是艺术性引力。那就招引了许多不喜欢阅读的人。

    招引不喜欢阅读的人去阅读,这是我对自己写作的发现。我为此而心安并且欣慰。也正是这种招引,令我想到了上面这个题目。以下就是我因自己的这种网上写作而引起的散漫思考。

    一、阅读不再痛苦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变的快乐了。那就是说此前的阅读并不快乐?是的,不仅如此,此前的阅读还有点痛苦。最起码,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阅读。阅读是一件费劲的事,很辛苦的。尤其是没有当下的报尝。干嘛费那个劲?

    我国古代的十年寒窗,指的就是阅读。或者讲苦寒尽在阅读之中。古代所以把这样一件辛苦的事派给了青少年,为的是让他们避开长大以后的另一种辛苦。所以大家都接受。只要有条件,总是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把他推进阅读的寒窗。当然,少数阅读者后来喜欢了阅读,寒窗不再苦寒了,那也应归于这种强制之功。

    今天的社会,希望用非寒窗的方式调动大家的阅读兴致。除了教育方式的改革之外,开始拓展阅读途径。这后一种方式比较有效,它让人在日常以至于随意随兴中,到处可以碰上阅读。比如这个时代的互联网,就有这种功能。它使今天的人们可以在不经意间进入阅读。无论男女老幼,何时何地,只要上网,总会有大量的阅读等着你,并且总是会有一些似乎是专为你而设置的阅读等待。这样,你就不必太费劲了,顺便而已。过去一件辛苦的事,今天就是这样变的不那么辛苦了。

    然而需知,这样一种阅读开展,需要一大批专业与非专业的文章写手。并且还是不計报酬的。这就是写作爱好者,也包括写作的成功者。这些人不图报尝,甚至也不为露脸(不用真名,只一网名),只为写作,只因爱好。在互联网上以各种形式,向广大网民提供各种散漫的杂感式的段章。可以短论,可以长篇。这才保证了网民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话题。阅读于是不再辛苦,甚而至于有些快乐了。

    依靠自主的阅读,提振人的阅读兴趣,这份首功应记在写作名下。就是说,由于无数无名的写作爱好者的无私奉献,才使当今的自主阅读成为可能。一个个的阅读者原本不打算阅读,不意今天碰上了一段非常合乎己意的文字,感受到一种阅读的快感。这便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明天后天不时遇到这类文字,阅读的种子便发芽了。芽头一旦破土,他就会去主动寻找阅读了。这就是一个快乐阅读者的生成。

    二、作者不再神圣

    快乐以后的阅读者,一般不会追问令其快乐的文章作者。亦如食客不会因为鸡蛋好吃,而去追问那只生蛋的母鸡一样。但是阅读者却会因为遇到了不合自己口味的篇章,而去怪怨作者。这种怪怨有时还会激烈。过去也有太多的读不下去,但大多不会怨怪作者,更没有激烈。读不下去时,会有一些怨怪生起,一般多怪自己。设若怪到作者,也只存于心底,不大敢于表露的。这就是与现在的反差。现在的某些读者稍有不顺,怨气顿生,直指作者。唯在此时他才想到文章写手了。而他此时想到的写手,被他看的水平甚低,低到远不如己。则其对于写手基本没有任何的理解与尊重。这就是完全不了解写作者的表現。所以这就要讲一讲写作了。

    三、写作的局限被彰显

    写作的辛苦远甚阅读。但阻拒人进入写作的却并非辛苦,而是文字的表达。这是一项极富智慧,也极富艺术性的活动。尤其是这个艺术性的技巧,不可传授,则写作沒有师傅可拜。这便难倒了许多不惧艰辛的人,也阻隔了许多极其智慧的人。所以爱好写作直至成功,便成为极少数人的事。享受写作的快乐,辛苦其中,幸福其中,也便是极少数人的事。

    对于这种人,其实并无专业与非专业之别,写作成为他们的人生需要,也是人生快乐。他们快乐其中,享受其中的同时,奉献着社会,并且基本都是无尝的奉献。这是他们的可贵处,也是共同处。

    然就每位个别写作者言,又都有自己熟悉的领域、善长的方式。换个说法,便是招引的读者有限。就是说,某个人的写作,即便是成功以后,它也不可能获得全民的认可。连李白杜甫,读者们都是各有所爱的,对于一位普通作者,怎么可能被所有人青睐呢?他只能招引那么一小部分读者,即喜欢、热衷或熟悉这个领域,并且也喜欢此种方式的读者,这就是作者的局限,当然也是作者的特色。

    普通读者看不到这种局限,也看不到这种特色。只在合口味时沉醉,不合口味时反胃。这一现象,今天尤为突岀。比如直至目前对于诺奖得主莫言的褒贬,就是这种阅读大众对于不合自己胃口的文章与作者,痛加鄙薄的极至。这种现象毁坏着写作,毁坏着写作者。

    四、得到全面鼓动的写作与阅读

    阻止上述偏象漫延的有效方式,就是广开写作公开的渠道。让任何一位写作爱好者的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及时公开的足量机会。只有公开,才能招来同声相应,有了同声相应,才能抵抗不合胃口的反对者。只有此时,写作才得到更为广泛的褒扬,作者才获得更大多数人的认同,反对者于是被迫自省。这就是今天的互联网,包括互联网上的各种写作平台,对于写作,对于写作者的功德。

    所以,要感谢互联网,也要感谢在这个网上运作的各类编辑记者管理员们。正是他们的辛劳,才让大批写作爱好者的大批习作,得以面世。这前所未有地鼓励了作者。这种鼓励,甚至是一种功德。过去没有这种鼓励,许多写作爱好者被困死了。今天有了这种鼓励,原本无意写作的人,也被调动。写作就是这样由过去的少数人变成了今天的多数人。

    此外就是带给读者的阅读方便。上文已经提到,这也应该是功德无量的。因为这之前的阅读开展,即便对于愿意并且喜欢阅读的人,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显见的一个困难是寻找读物的不易。过去的书籍太少了,许多书又被藏起来了。想要阅读,需要寻找,需要付费。只这两步,便拒绝了太多的普通人。其实这两步实际拒斥的是读书人。过去的许多读书人买不起书,且找不到书。只能读别人的书,听师傅讲。正而八经的读书人尚且如此,社会中的普通人更不必讲了。今天的互联网及其写作平台,不经意间便将过去的这个阅读艰难破解了。今天的读者,只要上网,几乎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任何一种读物。

    是不是这样呢?今天的人,只要上网,就在阅读。沒有谁强迫他,而他还获得了快乐。甚至可以说,只要上网,就在写作。当然这是一种更为宽泛的讲法。比如你总是会对某事发表看法,可能几句,可能大段。这就是写作。肯定会被某些人阅读,肯定也会触动某些人。这就是发表的效果。所以阅读与写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这都是因为有了互联网。让我们感谢这个网络吧,这是值得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与写作(10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kz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