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身边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
作者-星空之下的皇者
这一篇是开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之所以选择这篇内容,是因为惯性思维的影响我个人认为是最大的。
有一次我参加我的心理学老师的授课,当时授课的内容是教导我们如何进行共情,或者说共情训练。老师拿出一个案例:有位高三学生,来进行咨询,其叙述:其班级一共60人,其成绩一直在班级前三名,但最近一次模拟考试下滑到了班级15名。老师让我们试着用一两句话进行共情。结果大家的回答是倾向于该求助者比较失落,有说:我觉得你这名次还可以呀,全班60人,你考了15名,还在前1/4呢。也有说:我明白你的心情,你一定很失落,很难过,很没面子吧。最终老师揭晓答案:该求助者自己并不失落,他认为自己成绩之所以一直是班级前三是因为其他同学都没发力,现在他们发力了自己成绩就退下来,他来进行咨询的目的是希望咨询师可以给他一个追赶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从上面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当老师仅仅诉说了一个简单的背景信息,然后给我们一个问题,我们就被惯性思维圈定在那个问题里面了,我们想的都是如何通过一两句话去进行共情,完全没有想到本身题干信息就不齐全,缺少求助者自身对该事件的看法以及求助者的行为。即根据ABC理论[1],缺少B和C。在缺少主要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共情都是错误的。就比如流行的一句话: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热是妈妈觉得你热...,其实这就是惯性思维的影响,之所以会这样,是妈妈自己感到当时冷或热,然后惯性思维让她将自己的感受等同到了子女的身上,就要求他们加或减衣服。
再比如,有一位老大爷说话很洪亮,中气十足,我们的惯性思维就会觉得:这位老大爷要么身体健康,要么自己或子女很有出息,要么就是这老大爷要面子生活一般确要装出一副自信的样子。其实还有一个最有可能也最普遍的原因,就是老大爷听觉出现问题,使得他丧失了对自己说话音量的判断,他只有很大声说,他自己才能听得清。
我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当时我们公司做了一台新空气净化器的样机,正在一个封闭会议室进行净化实验,当时测颗粒悬浮浓度的,就安排同事在里面拼命的吸烟,使得空间PM2.5的浓度达到4000,经过净化后降到150,结果机器上显示的空气质量还是差,大家都很纳闷,有说:是不是传感器坏了,有说:是不是程序错乱了等等。当时我也没有太多思路,后来我不经意间看到地上的烟头,才恍然大悟,原因是:该样机上暂未安装去除有害气体的模块,而传感器即有测颗粒的也有测有害气体浓度的,而香烟燃烧不仅会产生颗粒物还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虽然颗粒物的浓度降到安全范围,但有害气体的浓度仍然超标,故而空气质量仍然是差。
综上所述,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由于我们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而没有跳出当前的思维框架所造成的种种与我们初衷背道而驰的结果。其实我们只要遇事多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千万不要轻易就一个角度急于下判断,就可以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绝大多数事情。就好像你要去开一扇门,一推门没开,这时候就要试试拉,如果拉还没开,那就要看看是不是锁了。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带给看到它的人一个新的思路,也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文章自我调整、自我借鉴以及自我成长。
注[1]:ABC理论又称为合理情绪疗法,其中A代表外界事件,B代表求助者对该事件的认知和看法,C代表求助者的行为和情绪。
公众号:星空皇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