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个群里看到几位家长讨论孩子学习的事,提到如何让孩子更加优秀,是否接受不优秀的孩子的话题,有位家长的话让我很有感触。
“但凡我们做家长的把逼孩子的劲用到自己身上,那么我们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拔尖的”
“逼着自己更好,因为孩子始终会追逐着父母,父母不仅仅是港湾也应该是目标,有一天他为人父母时会说:我要做和我爸一样的爸爸,或者我要做和我妈一样的妈妈…往往我们长着长着就会长成父母的样子…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所以,为了孩子,做好自己”
这位妈妈所的话真是很智慧。现实情况正是这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有着很大影响,如果想要孩子成为你希望的那样,我们尽力首先要做到。
回顾这一年,减肥瘦身的成功让孩子认可了健康的饮食观念,也让孩子看到了自律的成果。儿子这一年学习上自我安排自我管理得很好,学习上不再让我插手,他自己努力着。我也很知趣地把重心放在做好后勤保障上。每天有空余时间,儿子抽空在家体能进行简单的体能锻炼,小身板越来越结实。
儿子小的时候,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忙完他的事之后,经常在夜里12点后开始班赶时间做报表、写材料,儿子有时起夜看我还做在电脑前忙着,会说,妈妈你早点睡吧。有时他用电脑前总会问一下我,妈妈你要不要用电脑工作。他上学后学习认真,作业能及时完成,从不拖拉,是不是因为从小看到妈妈努力工作的样子受到影响呢?
在家做家务的时候,我总是要听音频,得到上的,喜马拉雅上的,听了很多课,儿子偶尔会一起听。现在吃饭、洗浴的时间,他也会听着自个喜欢的《魔鬼经济学》、《硅谷来信》等音频,看到喜欢的音频课,也会让我买来。我想这些音频的输入,日后一定会在其成长过程留下痕迹。
儿子的语文课要求读中考书目《儒林外史》,他初读起来不易理解,速度很慢。临近考试 , 看到时间不够用,我建议他结合音频,但他不愿意。于是我在做家务同时,就改听《儒林外史》,希望让音频偶儿能飘进他耳中,加深印象。书中故事有趣,我听得也有趣,所以在吃饭时、睡前、家务时有空就听,并结合课原文。一周之后,我已听读完大部分内容。当我再次建议儿子听读接合时,他同意了。现在儿子学习累了躺下小憩时,吃饭时,同时听着儒林外史的音频。他说听书比起看书更能领会书中的语言及一些细节。如此,他读书的进度加快了。
"有功夫因为孩子的一两次考试而伤春悲秋,不如多提高下自己吧,从自己这代先崛起,别老想着孩子的分数给你多少面子,你还得多考虑考虑你能给娃带来多少面子,以及能留多少遗产"。
做好自己,让孩子看自己努力工作生活的样子,这与孩子也是一种财富,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与空间,相信一定不会太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