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伤是坏事吗?是,也不是。
我们受了创伤,无意识会奋起反抗,因此会在此聚集一些能量,养成一些习惯,形成一些行为模式,当我们不能自察时,会沉浸享受,更会痛苦不堪。
比如,C先生,因为小时候父母关系不合,“斗”得难舍难分,注意力都在彼此身上,很难关注到他,偶尔一次因为在学校表现颇佳,老师在家长会上夸了他,父母终于给了自己一个赞赏的眼神,这个眼神立刻被一直期待着的C同学捕捉到了,还因为这件事情,家里出现了短暂的和谐。从此以后,C同学就像鱼儿发现了水一样,努力甚至拼尽全力去做所有的事,期待自己的努力和成功可以得到父母的赞赏。上学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工作后,还是会很努力,以期得到上司同事的肯定和赞赏,于是C先生逐渐从笨拙到精练,从小白成长为职场精英。与此同时,还会出现奇怪的模式现象,每当到了一家新公司,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旦得到同事们的认可,上司的委以重任,他就会离开,重新开始。这是一个死循环,似乎他永远没有办法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在他无意识里,上司和同事的认可和赞赏他已经得到了,不需要再待下去了。
看起来,C先生所有的能量似乎都聚焦在追逐功成名就上,但归根结底,其实就是想通过努力获得父母的认可,只不过这个创伤模式一直在投射、在泛化,无意识像是一个调皮任性的孩子,哪里缺,哪里就要过度地补,意识上会有独特的理解——追逐功成名就——这像是无意识给它下的一道命令。这是无意识和意识之间单方向的沟通,人天生就有趋利避害的本领,意识会拒绝承认创伤以及隐性的需求,但无意识不会,只要发生过的事情都会留下痕迹,因是早年的创伤,此处的需求就像永远也填不满的窟窿似的,意识只负责被动接收命令。此时,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是缺乏沟通的,糟糕的积累起来的情绪就是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障碍和敲门砖。
荣格说:“你没有觉察到的事情,就会变成你的「命运」。”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沟通唯有通过“觉察”,才能冲破壁垒,打破模式,缓解痛苦。觉察当下的情绪,接纳随之而来的复杂的情绪,C先生就有机会看到这个模式,有机会探索这个模式背后的原因,弄清楚以后会怎么样,这个我无法预测,但至少他不会再如此痛苦,无意识意识化了,这个模式也一定会松动。
我能想到的另一个更重要的事:不管C先生因为幼时的创伤走向何方,路过的风景都会有自己真正在意的部分,有机会去回味每一轮的经历,他或许就能看到,每一轮的经历中隐藏着的自己真正的需求和价值,尽管会被埋藏得很深,但还是有机会去看到的,不是吗?
——Ouisa,2018,6,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