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练习的心态》分享稿「第5稿」

《练习的心态》分享稿「第5稿」

作者: 春天的约会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08:16 被阅读31次

去年我在各大学习平台全职学习了一年,可越学越焦虑,越学习状态越差。我的问题是:什么都想学,报名了各种课程,培训班努力学习一通之后,都不了了之。焦虑,矛盾,进而产生自我怀疑。一遍安慰自己,也许我没这个天赋,一边有不甘心,想证明自己并不傻。在这种无休止的循环中,有种窒息感。继续解决。

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有一天,核聚老师的群里一朋友发了电子版的《练习的心态》。看完引言部分,马上买来纸质版,一口气读完了。我发现,这本书解决了我所有问题。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作者托马斯m。斯特纳,他是一个杰出的钢琴技师和爵士乐钢琴家。

他研究过东西方哲学和现代体育心理学,他把哲学和心理学以及自己实践中的方法运用在音乐/飞行/射箭/高尔夫等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他把这套方法写到了《练习的心态》这本书中,这套方法还被作者制作成广播节目,一直为商界和体育界人士做培训。

现在,我把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分享给你。

1.为什么需要明白我们是如何学会一项技能的?

2.学习一项技能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必备能力?

3.为什么我们很难习得这种能力?

4.怎样才能习得这种能力呢?

一)为什么要了解我们是如何习得一项技能的?

大家谁还还记得自己是如何学会说话,走路,拿筷子的吗?

也许这个问题太久远了,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

那么再问大家,你是如何学会开车的?

是不是也答不上来?

没关系,99.9%的人都回答不出来。为什么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如何学会一项技能的呢!

因为学习分两种:无意识的学习,和有意识的练习。多数时候,我们所说的学习都是无意识的模仿,而不是有意识的练习。

学习和练习有何不同?

学习这个词重点在于模仿,没有刻意的成分。练习,是本着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意图,刻意的,反复的参与练习过程。

「刻意」和「意图」这两个词在这里是关键,因为它定义了主动练习某件事情与 被动了解某件事情之间的差别。

举了例子你很快就明白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练习:如果你的家人经常争吵或者出现不恰当行为举止,那么你可能不知不觉间就「学习了」那种行为。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为了让自己从内心改变类似的争吵行为,你必须先知道这种个性趋势,并且刻意的,反复的怀着改变的意图来练习不同的行为。

在这里「练习」就是改变原有习惯,建立新习惯的过程。它需要有强烈的意图,并且刻意,反复练习。

为什么需要明白我们是如何习得一项技能的呢?

那是因为如果我们非常清楚、自己是如何学会做成一件事情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做所有的事情。

知道如何做成一件事情或者没做成一件事情的秘诀其实就是两个字【复盘】,方法是记录自己做一件事情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再回头看哪些是错的,去掉,哪些不够简洁高效,优化。

试想,如果我们在开启一项技能学习前,对整个技能有哪些技术性细节有全面了解,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情况制定合理目标,在心态上能保持一种愉悦和放松的状态持之以恒。那么,这项技能便能水到渠成。

本书的重点是练习的「心态」,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习得一项技能必备的心态有哪些?

二)学习一项技能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必备的能力?

观察身边优秀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极度专注,非常有耐心,并且极度自律。

比如,乔布斯。乔布斯的太太劳伦说过一句话:“他像激光那么专注,当他的光芒照耀到你身上,你就会沐浴着他的关爱。但是当他的光芒转移到其他关注点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人生非常黑暗。”

乔布斯在对待产品发布演讲上也是非常有耐心的。他会一次又一次的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我有幸认识了一位国际设计大师,他跟我说过一句话:我的每一幅作品制作完成后,我又会给出10几个方案反驳它,如果,依然无法驳倒,那个时候就是我最最兴奋的时候。

也许,你从这两个人身上看到了专注和耐心,但是没看到自律。其实,自律已经体现在专注和耐心中了。再讲一个故事你便能理解。

这是一个关于战车骑士的故事。骑士驾驶着一辆由四匹战马拉着的罗马式战车。在故事中,马代表人们的思维,骑士代表人们。没有受过训练的骑士踏上这辆战车,手里没有抓紧缰绳。四匹战马整天都在狂奔,偏离了选定的路径,一路颠簸的前进,并且不断改变着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战马累得够呛,骑士也被折腾得疲惫不堪。不论什么时候,战马都不知道它们在哪里,或者不知道它们要向什么方向前进,骑士只能紧紧抓着战车上的围栏,无助的看着周围的景色在身边掠过。相反,受过训练的骑士则会紧握战马的缰绳,控制并指引着战马沿着专一的,选定的路径前进,不管战车到了什么位置。这个时候,战马不能随意狂奔,它们的力量受到骑士用缰绳发出的指令引导。战车平稳前行,战马和骑士都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精力到达它们的目的地,而且不会感到疲惫。

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常常是那个没有经过训练的骑士。原本想好的要好好看书,一不小心瞥见抖音,不自觉的被吸引,常常发出猪叫般的笑声,一小时就这么嚎过去了。我们很难做到自律。

细思极恐,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那就是不能控制自己。我们根本无法成为自己的主人,那么,目标对我们来说就只能是个摆设而已。

作者分享了一个自我意识开启之前的状态。

30多岁之前,也对许多事情产生过兴趣,刚开始时也确实投入了很多激情和动力。首先会选择某些特定的活动,比如说体育锻炼。然后开始去健身房健身,购买一些合适的运动服等,真正的沉浸在其中。

过了一段时间,最初的热情开始消散,越来越难保持原来的激情并遵守锻炼戒律。

从那一刻开始,要按既定的日程来继续练习,成为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开始为自己逃避健身找借口。比如“下次再补上来,或者下周上班前多练一个上午”然而这些都是蠢事,因为我不会遵守这些承诺,而且越来越心安理得地把锻炼身体这件事情丢到一边,到最后彻底的偏离了最初确定的目标。

此外,还产生一种觉得让自己失望了的不安的感觉,加上一种自己并没有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感觉,因为没有努力去完成一件自己已决心去做的事情。到最后,对某项特别的努力完全失去兴趣,再次回到原点。

然后开始搜索下一件能填补自己内心空虚的事情,再度开始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这样场景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了。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从开始到放弃的呢?

如果,我们想要培养自律,专注,耐心,自知这些优秀品质,到底该怎么做?

三)为什么我们难以习得这样的能力呢?

聪明的你一定想到了,首先是意识问题,像第一个故事中没经过训练的骑士那样,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的缰绳需要自己不断拉紧。

其次,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以过程为导向的视角

有没有发现,放弃多半的原因在于我们想要在短期内达到某个特定的状态,而现实却是达不到。觉得很难,放弃。

去年参加核聚老师《21天暴力突破英语——学会做成一件事,改写人生》,通过记录和反思,发现了做不成一件事情两个核心点,我提炼为五个字:「情绪」,「大尺度」

「情绪」

简单介绍那个课程的目标:21天背诵230个英语经典句子。

第一期,参与的朋友有好几百人。核聚老师要求大家每天在知识星球晒自己的学习记录,可相互能看到彼此的状态。

我的英语基础不好,但在21天突破没问题。

看着一些战友完成得特别快,自己既定的目标总是无法按照设想达成时,情绪涌上心头,越来越焦虑,越来越着急,效率也越来越低。明显的感知到了情绪对我的影响。心里暗暗下决心,要灭掉不良情绪。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练习的心态》讲明白了情绪产生的原因,也给出了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情绪来自判断,而判断来自于你不自觉的选定了一个标准。那个标准多半并不适合你。

用音乐来举例子:让我们假设你正在尝试着学习某支特定的曲子。如果你的目标是完美的演奏好整首曲子,你会对自己演奏出来的每一个音符都做出判断——“我正确的弹奏了那个部分,但似乎还是没谈得太好”

“第一部分来了,我总是一团糟”/“我就是弹不出那个我想要的声音。这真难”

其实,所有的判断都需要耗费精力,而这所有的精力都没有进入到学习那首曲子的过程中,也没有让我们毫不费力的演奏整首曲子。这些想法只会让我们放弃学习。

就像当时我看到优秀战友超额完成学习任务时,我对自己的判断,耗费了太多的精力,虽然没有放弃,但也让我精疲力尽。付出和收获明显不成正比。

第二是「大尺度」。这个词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它能清晰的解释为什么我们无法坚持。

什么是大尺度?大尺度是一种站在高处看问题的视角。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做一件事情前明白这件事情的发展规律。

学习一项技能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有哪些?换句话说,习得一项技能要经历哪些过程?

想象小蚂蚁看一头大象,如果它只是趴着大象身体的某一处来看,他永远不会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只有离开大象身体,站在更高的地方俯览它,才能看到全貌。

假如要小蚂蚁翻越大象这座山,看清楚才能从大象鼻子起爬到大象尾巴走完全程。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坚持和耐心。人都是追去确定性的动物,如果完全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谁能坚持呢!

你也可以理解为视角。一种格局。站在更好的维度看问题。

作者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当我们试图理解自己以及我们人生中各种努力的痛苦挣扎时,可以通过观察一朵鲜花来找到平和。问自己,一朵鲜花的生命,从撒下种子到完全盛开,在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完美?

当他还是手中的一粒种子,等待着我们去种下时,他完美吗?在那一刻他就是一颗种子。这粒种子在几厘米深的土壤中开始悄无声息的第一次发芽时,它是完美的吗?在那一刻,它首次展示了我们称之为创造的神奇信号。

那么它的嫩芽第一次钻出地面,第一次接受阳光的照射时,它完美吗?他用尽其所有的能力来寻找这种生命之源;在这一刻之前,它只是在地下悄无声息的长着,告诉自己要以怎样的方式成长。

当它开始开花的时候,它完美吗?这个时候它的个体属性开始显现。叶子的形状,花苞的数量,所有这些都是这朵鲜花独一无二的属性。

在鲜花盛开的时候,花朵的所有能量与努力是不是达到了它生命中的完美时刻?不要忘记,花朵会谦虚的,静静地凋谢,到那个时候,他会回到曾经养育它的大地之中。那么在什么时刻花朵是完美的呢?

我希望你已经知道了下面这个答案:它自始自终都是完美的。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心中有种前所未有的释然。完美在过程中,而不是在一个特定的点。

成长是以过程为导向,而非结果。大自然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生秘密。可惜我们总是看不见。

到这里,你肯定会问是什么导致了我们这种错误的认知: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以过程为导向。(这里并不是说结果完全不重要,我们可以继续使用最终目标作为船舵来指引航行,但是,关注的焦点是当下的过程)

作者也做了简单的说明。比如人性的弱点:我们追求即时满足。要就马上得到。

特别是现在的商业更是把人性的弱点利用到了极致。大家从现在的商业环境中也看到了“唯快不破”的法则。商业环境更强化了这种行为。又比如,社会文化习俗。我总是倾向于只看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四)如何习得耐心,自律,和专注呢?

作者给出了三个具体的方法。我理解为:两个打怪兽,一个预防怪兽。怪兽指不好的习惯。

1)4“s”方法。它是 simplify /small /short/slow的缩写。分别是:简化/细分/缩短/放慢

拿看一本书举例子:

首先从目录研究文章的思路是简化。

寻找论点,论据,逻辑转折是细分。

碎片化定时阅读是缩短。

重点,疑点问题的解决是停留。

学习一项技能,做一个项目都可以用这个套路。如果很想了解这个方法的细节,建议自己看书本,作者有详细介绍。这里只是我的一点肤浅理解。

2)平静与doc。

平静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必需素质。我的理解,平静就是从容淡定。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不是吗?如何让自己从容淡定呢?首先要知道我们是如何不淡定的。

作者说:

我们对人生的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观判断,而且大多数时候这种判断都是下意识做出来的。

比如,我睡得很好,我做了一个不好的梦。我想吃这个品牌的燕麦。这些都是判断的结果。都是通过我们的观点以及过去的经历过滤之后,再进行评估和判断。

主观判断需要一个评估的过程和一个对比的过程。这就要求有一个相对的参考标准。即理想状态。我们总是基于我们感知到的某种完美的观念来判断。

比如。那场电影很好看。说出这句话要么是拿它与过去看过的好看,或者不好看的电影进行对比。要么是拿它与一部理想的电影进行对比。

如果,你将它与过去曾看过的一场电影进行比较,问自己是什么使得那部特定电影好看或者不好看,你的回答便是主观判断。无论你判断当前正在看的电影是好看还是不好看,你观看它,评估它以及到最后判断它的经历,将被添加到你在潜意识中的“理想”电影的概念中。

而这种“理想”是演变的,因为你的感知和你认为要优先考虑的要素,在你的一生中是不断演变。30岁喜欢的东西,70岁可能就不喜欢了。

判断,对我们生活的运转时必要的,但是也有一个不利的方面,那就是情绪。而情绪的数量与我们对判断的重要性感知程度是成比例的。

21天暴力突破英语过程中,情绪对我的干扰就对特别大。它妨碍了我清晰地思考,让我本该执行最佳选择时左右为难,挣扎不已。

因为判断产生“我不好”,“我不够聪明”“我效率低”等等这些毫无意义的自我否定,进而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焦虑。自己把自己整得透不过气。面对这种毫无价值的习惯,我们怎样才能逃离这个永续的循环呢?

与主观相对的是客观,我们需要客观的了解自己。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自言自语。这个过程中你在说话,你可能会认为你就是说说话,但是,谁又在听你说话呢?谁意识到了这个内心独白的过程呢?谁又知道你是正在进行观察的这个第二方呢?

答案是那个真正的自我。正在说话的那个存在,是一个行动中的你。在静静地了解的那个存在,则是真正的你:观察者。

想想这个场景:身边的朋友或者亲人达不到她们想要的目标时,我们会安慰人家看开一点。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就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看问题。但如果那事放在我们身上,我们自己却做不到。

难道这事真的做不到?坏消息是大部分人做不到,好消息是有人能做到。

马云做客央视一节目,有人提问:您如何看待能力与责任。他马云是这么回答的:

99%的人,把自己能力看得过高,责任看得过低。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力有问题,责任心有更大的问题。都说一个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觉得中国人的心够大的了。我的理解是,责任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能为自己承担责任,你是一个很好的自己,你能为五个人承担责任,你是一个部门经理,你为几百人承担责任,你是总经理,你为13亿人承担责任,你就是总书记。

今天,有人夸我,我很得意,有人骂我,我很沮丧,很生气。但是,我会跳出来看马云这个人,得意时告诉他,你别得意,那些事情都不是你做的。沮丧时说:你这哥们真倒霉。我就像看小说里的人那样看自己。但是,要承担责任时,我进去。我与他在一起。

你一定注意到了,马云说:我就像看小说里的人那样看着自己。他就是在以第三者的角色来观察自己。这是一种超然的智慧。

我们有没有办法获得这种超然的智慧呢!当然有,这个方法就是冥想。通过冥想,意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主动出现。练习冥想时,你会越来越清晰的知道自己内心中那个安静的观察者的存在,当那个你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成为自己的主人,不再受外部世界的干扰和威胁。那种不受任何人,事限制的感觉,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上的自由。

冥想的好处无法用语言形容,它们是必需亲自体验。作者介绍了一个冥想的附属方法DOC:“做,观察和纠正”

生活或者学习中,如果注意到自己为某件事情而担心时(你就实现了做的部分),马上观察你想要的行为,在你对自己为那件事情担心的观察中,你将自己与担心的那一举动隔离开来。你就已经意识到了,正在体验情绪,对你担心的问题并没有影响,尽可能的让自己从那种情绪中解脱出来,(这就是纠正的部分),并试着像观察者那样来看待问题。

当发现自己重新陷入了担心时,再次启动这一个循环。做,观察,纠正。就是这样,没有任何负面情绪,没有任何主观判断。刚开始让人觉得很累,记住自己是在打破一种不好的习惯,让自己多点耐心就好。

这就是doc的过程,如果你真想改变,获得超然的智慧,那么这个练习的过程就是你绕不过去的坎,必须亲自趟过。要知道习惯的形成不但能改变大脑皮质厚度,还能篡改基因。我认为不管做多大的努力,他都是值得的。

我从笑来老师那里认识到冥想可以提升元认知的时候,就开始了冥想。是冥想的受益者。我真正感受过那种不被情绪控制,自己做自己主人的感觉。那次的经历这辈子也不会忘记,如果你也有过那样的经历,相信你也一定会对冥想上瘾。

3)最后一个是选择好的习惯,培养它。

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一种习惯,只是它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来显示而已。我们怎样思考,怎么样面对批评,以及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挑选哪种零食吃,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习惯。即使我们第一次身处某种新环境中,对这种新环境的响应也是出自于习惯。

如果我们知道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就会发现所有习惯都可以随着我们的意愿替代。

而习惯与练习密切相关。我们练习的东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知道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真正的掌控自己。选择让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这句话在说什么?说的就是一种真正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全新的视角。我是我自己的主人,我随时随地都有选择的权利。以目标为导向而不是以问题为导向来解决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你要培养一种气质,用习惯来塑造,让自己根据规则来选择适当的行为。说的就是培养好习惯,德行卓越之后可以免除外来的灾难与困扰,然后可以过幸福的生活。

富兰克林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在22岁时给自己制定了13项道德行为准则,做了一个小本子,每个礼拜习得一项,每天睡前检查当天是否遵守了这个准则。没做到的打上小黑点,如果小黑点超过一定数量,就从头开始。习得一项再进行第二项。并且连着一项一项坚定执行。

这样的自律,成就了他,从一个穷小子变成美国国父。感谢富兰克林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生可以通过培养好习惯来设计的。

如果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寻找这种人身上有哪些品质。然后一个一个刻意练习,这些习惯会帮助你成为那样的人。或者你希望拥有哪些好习惯,把它罗列出来,设计编辑到自己的人生中去。你就是自己的作品,你就是你人生的总导演。

五)我想说说读完这本书后,我的行动。

我在知识星球开通了一个“早起+冥想+反思”为主题的「每日一思考」,我把这本书中的核心内容打磨成了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就是我领悟的本书的精华:培养三组好习惯,通过冥想训练自己的专注力,通过反思记录来再现整个思考过程,并优化这个过程。我已经在那里执行了差不多2个月了,收获巨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练习的心态》分享稿「第5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vx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