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别山举水老师的《写不出文字,我在想什么》这篇文章,不,不只是他的这篇文章,他的很多文章,几乎每一篇。
读一遍还不够还想再读两遍三遍,须要专门时间慢慢品,反复读,读精,精读,直到“占为已有,为我所用”方可。
读他文章,会陷入悲喜交加两种情形。悲已,是极度的失落,在他高大如神的文笔前,自觉不才,觉着自己卑微如同尘埃一粒。另一种是欢喜,是更深更沉的喜爱,不能自拔,即使永远不能并肩,不能企及,也愿一路追随。
我从未投过稿,只私下在写。中间也曾间断,断断续续,但我从未想过要放弃。
我想:凡爱文字的人,凡爱写文字的人,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情愫在涌动,总有一种什么东西要去追寻,总有一种力量驱使自己去探究境。
向那句话,我很喜欢。“凡爱惜心灵的人,总有深爱眷顾”。
今读此文,想默写下来,做为练笔。我深觉,读是一回事,默写是另一回事,读与默写的时间差,或许自有它真正的价值。“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我想到这句话。
今天我不知写什么,满脑雾水,毫无头绪(想起自已以前遇到这种情形只会写:脑子一片空白)如同天地间的雾霾,浓密厚重,白的化不开(向他这样将一种现状用自然界看得到的现象描术出来使之形象化是我所欠缺的)。
……

看过不知几遍,又默记过几遍,现在提笔按他的思路默写,也只写了以上那些内容,有的只写出大意,更有表达不准确的,肯定还有遗落的。
我知道这就是差距,在思维上的,在词句表达方面的。明了这很好,很有意义,这意味着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我也知道这样做很笨。但“慢,意味着快”。笨办法学写作,基本功都是如此练来的。
不怕慢,单怕站。上了车在说,虽说座位拥挤,但挤挤,或许就有了空位,有了自已的一席之地。
我不敢说我要写作,只能说我一直想要写,我已无路可走,我问自已,“杀出一条血路可好”。
窗外,阳光普照,只剩些许积雪隐约可见。室内,我坐在小凳上,趴在床边写文。窗外不时传来打麻将的欢天动地,喧哗如集市。
我又翻开作者原文,与自己默写的对照,再改写一次……
有的词句表达不上,有的意写只是照猫画了虎,接不上段落的,遗落的,我一字一句逐字对照校正。
从昨晚的看,反复看,到早上的默想,默念,从上午8点钟到现在的lo点多钟,想,写,默写,对照,改写。就这样两个多小时过去,时光给我留下了什么,我现在没空想,也不想去多想。
借用别山举水老师文中的结尾:朋友,不要抱怨,如要写,就动起笔,从第一个字,再写一个字。从一句话,到很多句话。
就这样,坚持,再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