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圣诞节那晚,晚修课上,我提议除了已自愿订了作文素材的同学,其他未订的学生每人出一块钱订一套全班共用。这样老师也好在全班一起讲,大家也都有纸质材料可以看。
我以为一块钱会没有问题,以为以前也没要他们订过资料,这一次看着全班就三人订,人数较少,而资料确实不错,班上同学大多没有阅读习惯,也没有专门阅读积累的材料,所以只要出一块钱订一套不错的杂志,应该没什么难度,何况目的也是为了大家更好的成绩。
可是结果表明,我以为我以为的并不是我以为的。
有学生可能想到自己交了钱,却不一定有机会看到全班仅一套的书。
有个家庭经济相对富裕的女生马上就说:“一块钱也不给老师!我要看可以借某某(那位同学也没在订的名单里,她是自己在网上买的。)的看!”
我没想到有人会这样说。我由她的这句话想到了白天的时候还以为会有人送苹果给我呢,然后就说了出来。结果该女生马上说:“我自己还没人送苹果呢,我还想有人送苹果给我呢!”
这话让我一时特别气愤。我忍不住发火了,说我以前当班主任的时候,有些同学节前就给我送了苹果,我平安夜那天也给全班每个同学发了一个苹果,(意在表明老师不是个贪财贪物之人。)而如今的学生不仅成绩不行,还不懂感恩之类的话。
当然事后觉得这样处理并不恰当。只是当时一下子被尖酸刻薄的言论给刺激到了。有学生帮她辩解说是玩笑话,我说有些玩笑也不是能随便乱开的!
更何况,玩笑本就有半真半假的意味儿。
现在整个社会对老师都不够尊重,包括政府,所以,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学生能感激老师,感恩老师吗?连个祝福短信甚至微信都没有,更不要说苹果了。
这难道没有社会普遍“仇师”的影响吗?还是说,我没有能力,做得不够好,所以不能让他们尊重我,感激我?
让呕心沥血、尽职尽责的老师心寒,却只为博得学生无知的哄笑,这种情景,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不少见了。
这是为了考验老师的胸襟气度吗?还是为了考验老师教书育人的真心?
有句话说得很对,千万不要去人为考验人性!否则结果会让你很失望!那我的这次“一块钱”之事,算是一个前车之鉴吗?还是说学生的质疑和不信任老师之举,是一个错误呢?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固然不可,那么,就可以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吗?

(二)保持对人的信心,不轻易做恶意揣测
当我们听多见惯了人世险恶、人性险恶之事,是否还能保持对好人的信心和希望?
更关键的是,能不能准确地把握人心,不枉自揣测好人,不低估坏人之恶,准确判断和估计情势,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不使“亲者痛,仇者快”?
这的确很难,所以,能准确洞察和把握人心之人,都成了豪杰或伟人。当然,伟人豪杰,也并不能绝对把握人心,也会有防御过当的时候,比如曹操误杀为他捡被子的侍卫,比如错估形势与人心,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伟大领袖。
那么有人可能会说了,连伟人和豪杰都有可能打眼,那我们普通人更无可避免咯!
是吗?我们普通人就必然活得浑浑噩噩,没有辨识力和判断力了吗?除了试错、总结经验教训,就没有提高判断与体察人心能力的好方法可以学习了吗?
非也!

我想起了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将军李舜臣那场直击人心的演讲。
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口,在敌众我寡的情势下,在士气低迷沮丧的情况下,李将军及时用鞭辟入里的心理分析动员,振奋了所有人的士气,最终率领众将士同仇敌忾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光荣胜利。
如果李将军没有准确洞察和把握人心的能力,而是埋怨和打击将士,甚至也一起破罐子破摔,那怎会有后来震惊朝野的鸣梁大捷?
是的,恶意揣测能够让人规避一些风险,却也会让人心更加速冷漠——因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会不自觉地倾向于做别人期待之事,成为别人期待的人。
这对整个社会而言,是弊大于利的,而且人心的普遍冷漠,将造成更多悲剧。
试看近几年内发生的种种社会悲剧就知道了。
但是,轻信坏人的巧言令色,也是一样危险的。试看那么多的大学生、中小学生失联事件,以及多如牛毛的诈骗和传销事件,就知道了。
(三)相信还是不相信?这是一个问题

即使学生学习情绪低迷,甚至有不当言论,也不能以恶意揣测之,恶语讽刺之,恶行对待之,否则可能造成更恶劣的“破窗效应”!
那么,学生、家长、社会等对待老师、对所有辛勤工作与付出服务的人——医生、警察、保姆、环卫工人等等,不是也应该如老师对学生及家长一样,不妄加恶意揣测,而是理性对待吗?
否则,苛责甚至不把老师等各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放在眼里,恶意揣测他们,不就是让本想额外做点好事的人寒心吗?
还是说,社会经验告诉我们,不要滥做好事,不要随便做分外之事,“各人自扫门前雪”即可?这样的社会真的好吗?就是我们想要的吗?

也许,我能明白但尚未做到的是:看透这纷扰世界,需要的不只是一双慧眼,一颗不臆断之心,更要,多一点耐烦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