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四,在我们老家又叫七月半,七月半官方称之为中元节,也被称之为“鬼节”。
在我们老家,有的行政村是过七月十四,有的是过七月十五,都是一样的节。过去在老家,这一天我们会准备好纸钱、香烛、其他酒水等供品给仙逝的祖先们上供。
每到七月半,我总是还能记得四十几年前的事,那时曾祖父还在世,可以说从农历6月份开始,曾祖父就开始准备材料,主要是采办一些用来做纸钱的纸,将这这纸叠好、裁切好,约摸30张一叠,大小二分之一A4纸,然后找出用来打纸钱的矬子,每天就用这个矬子敲打出“元宝”样的纸钱。有时我放学也会帮着曾祖父敲打,有时也帮着曾祖父粘纸钱包,或者帮着撰写纸钱邮寄地址,因为在七月半这一天,除了给家里仙去的祖先烧纸钱,还得给外戚烧,那就要写上邮寄到哪。尽管那时我也是懵擦擦,但是还是能够依葫芦画瓢,照着曾祖父样子完成以上动作。我那时还小,总想这样能够邮寄到吗?等到七月半那天,我也会陪着曾祖父去祠堂烧钱。对了,在七月半,我们每家每户都会杀鸭子,然后把鸭子血涂抹到纸钱,或装了纸钱的包包上,然后烧掉。据说,这样祖先们就能收到我们的邮寄的纸钱,这算是我们作为后辈尽孝的一个方面吧。
后来曾祖父去世,祖父将这活接了下来。再后来,祖父也去世了,我们就再也没有自己敲打过纸钱了,如果需要就去镇里买点纸钱烧。七月半,没有那敲打纸钱的动作,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也许就是一种心态吧。
七月半,是祭祀的日子,也是我们与先辈的一种沟通方式,也是后辈尽孝道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