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能够掌控的掌控好,其它的就应该水到渠成了
----阿拉丁956
按照计划,5月20日应该是LSD训练23公里,配速为630;又是一个需要早起的日子,凌晨5:00的乡村不知是啥状况,有点好奇、有点期待。
上周(5月13日)按照640配速完成了21公里,后5公里的配速略微提高了约40秒/公里,感觉还行。只是天气越是热了,补给的需求量及频次加大加多,有劳夫人了。
不过,从硬币的两面性去看补给一事,也恰好让夫人多活动活动。早晨的空气多好啊!尤其是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好想好想多摄入一些新鲜的空气,把肺泡冲洗得干干净净,想想都是一种享受。甚至有点迫不及待了。
自从拟定了年度的目标、自从细化了每一周每一次训练的具体详实目标,大脑里总会闪现一些与此目标相关的数据,感觉越是清晰了。
之前,确实是按照心率在健康地运动,但对于年底目标达成与否其实心里是没底的。这次的调整,最大的变化是每一次训练是有明确目标要求的。达成与否?原因如何?过程中是有分析有总结的,执行起来肯定会清晰不少。
若过程中,从来没有对训练的质量有考核,只是机械地堆砌数量却期盼年底出一个理想的质量,多少有点不现实或者有点瞎蒙或有点撞运气成分。
水平的提升,量是基础,这点毋庸置疑。只有量堆砌到一定程度,耐力提高了,成绩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这点是人人皆知的跑马知识。
但,这些成绩的提高不见得与速度有直接关联,极有可能是你的耐力提升了,不撞墙了得以匀速向前奔跑罢了。速度层面也是需要专门的训练才得以提高的,诸如间歇跑、节奏跑训练,便属于加强速度层面训练的内容。
若量和速度都有了训练,却缺乏考核的依据,你对自己在马拉松赛道上的成绩也是难于心中有数的。若心理没底,你的参赛宣言里目标的设定要么来自于上一次的参赛成绩锚定,要么就是规划一个目标给自己垫垫脚跟冲一冲。
不论如何,你的参赛目标都缺乏科学性。试想想,缺乏科学性的目标设定,你内心的把握程度有几何?答案应该还是茫然的。
现在好了,有耐力、有速度训练,有考核、有指标比对复盘,就看年底如何了。有点点期待,也有点点害怕。
结果是不可掌控,过程却是能够牢牢把握的。坚信:把能够掌控的掌控好,其它就应该水到渠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