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唯识唯体

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唯识唯体

作者: 沂蒙画派 | 来源:发表于2018-08-31 12:52 被阅读0次

2011年文章

 

唯 识 唯 体

——刘阳先生油画、水彩作品鉴赏

安伦

 

 

油画作为西方艺术体系中的重要语言与形式,是要表现什么的?怎样表现?与中国画的本质区别在那里?如何能互融贯通?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自20世纪(满清时期意大利郎世宁等人的“带来”,并为引起重视与形成气候)一批自主出去寻求的画家将油画引入至今,100多年始终存在与并未很好解决的症结、问题。

油画、水彩与中国画表现的内容:风景(山水)、人物、静物(动、植物、花鸟、器皿)是一样的。

中国画与油画、水彩的区别:

A材料:中国画用宣纸,水彩用水彩纸,都是用水调色。油画用布、用油调彩。

B透视不同:中国画是散点(排列与组合,注重上下左右空间,以二维为主),写实油画、水彩是焦点(如照像般固定在一点,也就是注意前后空间,以突出深度的三维为主)。观念、抽象作品已打破这种西方透视传统。

C造型:西方写实油画、水彩,参照解剖学、光色学,强调极精准的结构。中国画即使是工笔(画法工细),造型也是不求严谨、更多注重感觉的、说明性的“写意”,而非写实。而西方现代艺术的变型与抽象,不外乎:a几何化,b将面体分解的点、线的符号画。

D中国画充份利用宣纸与水墨的特点:a留白,b水墨韵化,用水调合,注重笔的浓、淡、干、湿,c作品画面构成,不追求百分百填满。而西方传统油画则:a很少留白,即使看似白的物体与物象,也要用颜色,调合带环境色的颜色来画。b因画布与油彩的粘稠特性,用笔触表现肌理,c构成多取局部刻划。

在中国专业学习与研究创作中国画与油画、水彩的人,比例相差很大:

A国人对使用千年的中国画材料与技法,了解更多一些。尤其是经千年不求严谨的物象造型,易被一些造型能力差的人当成借口。而油画的严谨造型与色彩关系,很多没经过专业学习训练的人,根本达不到,也就不容易深入。

B中国画宣纸水墨,易干、方便携带,作品可“速成”,给人感觉好象是易学与更方便模仿,所以中国画才有那么多伪艺术家与仿冒的假画出现。油画使用材料工具种类很多,不易携带,而且用油调合也不易干,没办法速成,模仿有难度。

C中国书画鉴定,多凭“经验”,缺乏科学性,鉴定的真伪程度有很大出入。而西方对油画、水彩鉴定,多用仪器与科学方法。

国人对油画、水彩认知的肤浅与存在的误区:

A国人对使用千年的毛笔、宣纸、水墨很熟悉,而且使用简单,对油画工具材料缺乏了解。

B国人因接触西方艺术家与原作作品少,导致对油画欣赏、鉴藏的水准片面而初级。加之长期存在的所谓能“看的懂、看着像”的观赏习惯,对具象、写实情有独衷,认为画的像,就是好的“标准”,误认为油画以写实为主,而且画的越像照片、越细腻越好,才见“功夫”的偏差。所以长期排斥所谓“看不懂”的现代派分解结构的作品(观念、抽象)。恰恰相反,西方艺术自文艺复兴,不断的科学化,进入严谨的写实,是对自然与物象规律的人文关注,也是为近现代抽象、符号化的升级,预留了准备与空间。至现代派产生,并不是摧毁已形成的严谨的传统,而是将传统送入博物馆保护起来,作为历史的参照与创新的资源。在与现代科学的结合中,实现自我更新及艺术创造性的革命。而中国所谓当代艺术中的很多作品,缺乏思想、人文的与时俱进,只是在简单、粗陋参照古人、西方写实与照相机的所谓“写实”的基础上,多注重笔、墨等技巧的狭窄拼凑,与写意的传承抄摩。

C认为油画、水彩风景过于平实(其实正是色彩画的精髓:色彩关系与调子),不如中国山水画多变;静物太过单调,不如花鸟画有趣;人物画中所表现的人物与历史背景,多不熟悉,也就不习惯欣赏。尤其人体画,虽然已是21世纪,国人的传统观念导致:欣赏可以,悬挂出来总觉不妥。

D油画、水彩装裱精致复杂,不如中国画用纸托出来的快,且收藏养护费事,不如中国画一叠一卷,方便收藏与携带。所以中国“画家”的作品满天飞,一天就能“造”出国外画家一辈子的作品。

E油画、水彩价格体系与中国画有差别:西方注重艺术本身与创造的价值,而中国更多看生的是艺术价值之外(职务),能转化成利益的多少,扰乱了艺术价值体系与认知。西方艺术市场主要是沙龙、画廊与拍卖,艺术家作品多由艺术评论人(专家)与画廊,根据艺术家文化、专业与创造力状况及作品状况定价,而非什么艺术团体、市场及炒作与倒买倒卖,也不按画幅作大小尺寸定价。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健全、健康的体制、经济基础、购买能力,崇尚文化艺术与艺术家创作作品的严谨,作品数量稀少等原因,油画价格比中国画高很多,且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盲目炒作的人为因素。并不象中国画,而非艺术与市场的诸多社会(通涨、物价、无原则的关系)、个人人为因素(各种艺术之外的行政职务、官方非官方的团体,用价格与金钱作为衡量艺术的所谓“标准”,没有真正标准的乱定价)。艺术的实验性与先锋性,是对造型、变型、构成、光色、肌理及时空的视觉归纳与提炼,绘画纯艺术性与制作的工艺性是有区别的。至于一些画家怪异非理性的作品,与盲目照抄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所谓“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被炒起来,也是带有个人偏好的部分人所为,并非是以中国油画、水彩整体体系形成与发展考虑的。另外中国改革开放才40多年经济积累、购买能力薄弱,且10年“文革”对文化艺术破坏与摧毁,强调艺术为政治与大众服务的艺术工具化,人的素养与作品良莠不齐,加之中国画家“产能”非常高,数量巨大,而且国人买东西总以“便宜”为标准,一些人文化素养与鉴赏能力低,导致中国油画学术研究不严谨而且薄弱,艺术市场始终没有建立、建全,并健康有序的发展。

F由于种种原因限制,国人对油画、水彩体系的认知几乎等于零:a国人几乎很少接触国外油画、水彩原作,尤其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艺术家的第一手作品,对原作认知的缺失,只通过二手、多手翻版的失真失实的印刷品片面误读,导致对油画、水彩材料、创作观念、技法及翻译定位的不准确与失误。中国油画、水彩从清末民国一些中国艺术家赴西方学习引入的油画、水彩,带着政治性与实用性,选择了油画、水彩系列中的一部分的写实技巧,已是国人在西方学习临摩创作之后的产物,已渗入了强烈的国人意识,这是又一次失真。b中国艺术是大众审美为主流,并非专业、专家的创造性主流。中国油画、水彩只是在学院设立教学,且几十年间延用的一直是前苏联那一时期阶段性的油画观念、技法,并非整体西方油画体系,而苏联的油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有很多严重偏离真正的艺术规律的观念与形式,创作粗糙、制作缺乏精致,已很不纯正。近30年那些目的性极强的业余艺术、兴趣班,对素描、水彩、水粉、油画,不健全、不正确的认识与方式,对油画造型、色彩、光影,千篇一律的观念与技法,是对油画、水彩学习、创作、欣赏、收藏致命的冲击。c缺乏真正的高水准艺术评论人(专家),中国的评论家专业学习美术的很少,即使是学院史论专业出身,大多自身不会画画,或只知书本上的中外艺术史,及别人的文章,很少能在国外与西方油画大师们的作品面对面。没见过原作与好东西,不懂技法,不亲身体会,如何对艺术家及作品进行评介?d中国缺乏专业艺术水准的翻译人才,语言的不准确,理解的偏差,导致国人对西方整体艺术体系了解、认知的缺失。

由此可见,中国油画、水彩从一出现,就已不纯正,可想而知一代代延续的油画、水彩爱好者、画家、收藏与鉴赏者,一直是不明白真相云里雾里,更多的人则根本连翻印的油画册都没碰过,更不用说了解西方艺术史与各个时期不同国家艺术家与作品了。

其实从专业角度讲,油画、水彩要解决的是①揭示不同物象结构与运动规律,②光影对造型与色彩的影响,③物象之间的构成关系,④物象色彩之间的关系。但长期以来中国对油画、水彩的判断鉴别的所谓“标准”,只能参照周围所能见到的最直观的事物的照片,认为油画就是调白颜色往画布上堆色彩,这种状况使油画引入中国至今,在与中国画共生的同时,有一种被“殖民”的味道,油画未能全方位体系化,在国际上即缺乏学术性,又无话言权,处于似是而非的尴尬境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各种西方古典、现代艺术思潮、观念与技巧,再次涌入中国,作为那个时代致力于思考与创新画家之一的刘阳先生,在大学系统学习中国画的同时,也跨系学习油画、版画与雕塑,并与香港视觉艺术大师陈余生先生,长期探讨艺术问题,并聆听旅法油画大师赵无极先生的讲座。在系统研究自然物象与西方各个时期艺术结构、造型与色彩规律的基础上,开始了中国画与油画互融、兼收并蓄的探索,创作了大量的视觉意味的水彩、油画、版画、雕塑。几十年间,刘阳先生在不断从自然中汲取营养的同时,不断系统的观摹、研究古今中外艺术史与各个时期各国艺术家的作品。他从不将对景、对物的写生习作,拿出来示人,而是象佛家所说在不断的修行、修思的外观与内省中,不断深化创作的广度与深度。他的油画作品早在1988年“中国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香港)、1989年亚运会期间展出。

就刘阳先生的油画、水彩作品艺术风格特点,归纳如下:

1、始终站在国学文化的基点上,A选材:在人物系列作品中,取古老东方之艺境,蕴现代西方之严谨多变,将中国自然、人文环境之美、人性特点,表现展示出来。B不断对艺术的本质、规律的探索:视觉形色的创造性,虽是用色彩造型,却不刻意追求笔触与割裂光影色块的玩弄技巧。时刻融入东方与中国艺术特有的构成、造型、透视、色彩关系,及如中国画般的韵味。

2、在严谨、深刻、精准把握自然与物象结构的同时,造型借鉴了他中国画中的稚拙与趣味提炼。

3、构成虚实相映,即取自然之规律,又有大匠之用心的几何形与装饰意味。

4、刘阳先生的油画、水彩作品中,隐约可见柯罗的婉约宁静、米勒的质朴浑厚,莫迪里阿尼、席勒的变形,莫奈印象的笔触与跳动的色彩,塞尚的平实与单纯,卢梭的神秘,马蒂斯、毕加索的构成,米罗的稚趣。刘阳先生心灵纯净宁和,他的生活与作品才漫妙四溢,如童话、如诗、如歌(浪漫的敏感);真实生活观注现实,他的作品采自每个人都能看到经历到的角落与瞬间,从人性到社会现象,极富哲理(现实的哲理);心中有阳光,他的作品虽象征的朦胧,斑斓而神秘,却不压抑、沉闷、阴暗(象征的朦胧);敏锐观察深刻思考,他的作品虽充满批判的荒诞,却幽默而深沉,而不故弄玄虚玩弄技巧(荒诞的解构)。用色大胆到极至,虽不盲目追求油画、水彩技巧体系中的“调子”,不盲目堆砌色彩,却通过对色彩规律的认知与提炼,通过题材与物象造型的“繁”,衬托色彩的“简”与“减”的大雅。每幅作品如同他的中国画作品一样,控制在两种色彩的使用之内,言简意赅、明了深刻,却又令人回味不尽。

5、刘阳先生极喜爱波提切利、克里姆特、席勒作品吸收东方绘画线条来表现。他的油画、水彩作品中,除了强调油画的笔触,与点、面、体的塑造,肌理的统一,也融入了他中国画中的多变的线条的运用。

6、刘阳先生作品中对光影的表述,决不是依据照片,而是更多的融入了戏剧舞台与影视中的光的运用。

7、依然沿续他中国画作品中浓缩时空的“情节性”、“戏剧性”与“故事性”,总会用他的符号化人物,点醒主题与内涵,令人体味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通过构图与光色,空出画中的重点物象的“开启”与“支撑”作用。

8、构成大胆奇特。古今西方油画、水彩作品多取局部(如人物、静物),少有如大片中的大全景的描绘。刘阳先生的作品,融入了他山水画“致广大、尽精微”的大场面构成。

9、大胆设色,刘阳先生油画、水彩用色,多以熟褐为基调,在此基础上,依据物象结构、形态与色彩,或浓烈严谨,或疏淡松随意,再用带色彩倾向的灰色,进行调和润色,将光影、肌理,在看似不经意间,巧妙的提炼与融合,画面即质朴又华丽高雅,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通过色彩对比与装饰色彩的运用,形成对比、浓缩时空。

10、注重细节精致刻划,突出作品中的重点物象,达成其思想性的传达。

有人说:刘阳先生的作品,是在画思考与思想。的确如此:在手机拍照取代照相机的时代、那些自八十年代40多年靠翻摹照片低能的所谓“写实”时代,已成过去,物质丰富、风貌个性化,更多人走出国门更广泛的接触世界,观念模式成为体现创作、鉴赏、收藏水准与质量的今天,刘阳先生认为,绘画的最高境界是东西方文化、观念融合、提纯的“意象”(有别于一些中国画“写意”的粗糙、抄袭、粗制滥造,与一些所谓油画的莫名其妙的“抽象”的观念、色彩大杂烩的堆砌)。

刘阳先生在参照、学习、传承当代将油画、中国画融合、统一的比较自在舒服、不生硬不割裂的大家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先生的艺术思想、技巧精髓的同时,始终都在不谢的努力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沂蒙画派创始人刘阳:唯识唯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ys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