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犊子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爸爸越权,所以愤怒。
每个人对家庭的贡献都不同,但都同样重要。
在有些家庭里,妈妈主内,爸爸主外。
这只是一种分工,就像社会里不同的人干不同的工作。
只是在当下环境里,“妈妈主内,爸爸主外”是个大趋势。
长时间模式的不可逆转,导致社会普遍性的低估了主内妈妈对家庭的贡献。
但在家庭中,一旦分工确定,要想长久保持和谐,就必须承认对方的贡献和价值。
在妈妈主内的家庭里,养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是妈妈,爸爸只能作为次要责任人而不能上位。
可能有些人会说,爸爸妈妈在养育孩子方面具有同等的责任,的确如此。但从家庭角色分工的不同来看,谁主内,谁主责。
所以当爸爸嫌弃妈妈把孩子教的一塌糊涂时,这不仅否定了妈妈的贡献,也为家庭产生矛盾埋下了种子。
然而很多爸爸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觉得自己这是爱孩子的表现。
也有很多妈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通常把孩子的不良行为,归结于爸爸的漠不关心。
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当感觉自己没用时,就会变得虚无主义。所谓空虚、寂寞大抵如此。
加上社会普遍性的认识,这些妈妈很可能更容易焦虑,所以很在意爸爸的任何“越权”的行为。
在其他方面越感觉没有价值的妈妈,就越在意别人对自己养育孩子付出的肯定。
在这方面,唯有爸爸主内也成为常态时,与妈妈主内形成平衡,才能有所改变。
然而,现在有些主内的爸爸,即使一开始家庭关系很好,最后劳燕分飞的也大有人在。
其中的原因都一样。
主外的一方很容易产生自我优越感,高估自己对家庭的价值,而对主内的一方指手画脚,导致主内的一方自我价值得不到承认而心生不平、产生矛盾。
这像极了那些当了权臣之后的人的改变,一旦位置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就不再和以前一样了。
所以主内的一方越是以孩子为中心,越容易出现情绪、精神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另一半的肯定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