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自杀是疾病已经不是理论探讨的问题了,而是承不承认事实的问题了。
何兆雄在《自杀病学》一书中指出:「认定自杀是一种疾病,有利于冲破科研禁区。」
1.
把自杀看作是一种疾病,好多牛人早已经讲过了。比如,著名的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说,自杀是一种社会病态;著名的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说,自杀是一种道德疾病;著名的德国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说,自杀是一种精神疾病……
这几种观点至今仍影响着相关学科对自杀的研究,研究者以师承这些假说而沾沾自喜。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自杀置于疾病这一范畴中去研究,根据有二:一是,自杀作为疾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与疾病的定义;二是,自杀作为疾病,已形成独特的流行学、病因学、诊断学、预防学、治疗学、护理学和分类学。
在我看来,自杀之谜之所以至今难以揭开,正是因为把自杀作为一种疾病在加以考察。
2.
据我观察,与其说自杀是一种疾病不如说自杀是疾病的一种症状。
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说,自杀是一个人的身体面对当下生活表现出的反应,就像一个伤风感冒的人多半是会忍不住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一样。
进一步讲,对自杀者来说,他是很难控制自己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的,就像一个伤风感冒的人很难控制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一样。
这意味着,如果自杀干预单单在自杀问题上打转,是没有出路的。
3.
我们晓得,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这类症状多半是伤风感冒之类的疾病引起的,那么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为这类症状是什么疾病引起的?
摆在我们眼前的有生物(生物节律、躯体疾病……)、心理(精神疾病、心理传染……)和社会(角色冲突、债务重压……)三方面的不良或异常。
看到了吧,自杀症状背后的疾病是相当复杂的!怎么办?为省事,研究者——或者说,绝大多数的人——就调整了焦距,把背后那复杂的疾病设定为「背景」,而自杀症状则被推到了「前台」,作为一种独立的重大疾病来对付了。
这一通操作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捋一捋会发现,主要是这几种:
一是,自杀者的角色变了——由受害者变成行凶者——要想获得理解、帮助、同情,就难上加难了。
二是,自杀者成了自杀危机的第一责任人,周边的谁谁谁都能脱身出来,不但不帮忙,还说风凉话。
三是,对自杀症状的消极反馈,以及对自杀者的施压,让症状的消除、疾病的康复变得遥不可及了。
…………
4.
要我说呀,那些把自杀的责任、污名、损失推到自杀者头上的人,跟那些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就赖鼻子不够争气的人一样,可笑、可笑得很呀!
所以我想,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如同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是免疫系统对疾病做出的反应一样,自杀作为一种症状也是免疫系统做出的反应?
只不过是,就眼下来看,我们对这套免疫系统的认识还太有限了。
5.
当然了,说这些,绝不是有意要为自杀者开脱,更不是为让自杀者周边的人心生内疚。说这些,是想说,换一个角度,自杀问题显然要好对付一些!
不过呢,更重要的是想厘清自杀者在自杀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