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你根本不可能教会他的价值观。
我觉得今天的家庭教育比以前的家庭教育好的地方,就在于不管是父母,还是尚未成为父母的夫妻,都开始有意识的去学习怎样当好一个父母,怎样做好一个榜样,怎样教育孩子。
但是现在父母的教育,还是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你误以为你可以把你的孩子教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多例子告诉我们,你越是希望子女向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你的子女越会背道而驰。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以为这是一句玩笑话,却不知它的的确确反映了我们现在的情况。
父母很刚强,但儿子很软弱,父母老实本分,子女却叛逆无比……但有一点基本不会出错,就是父母若是邋遢,子女一般也不会太干净。
为什么?
因为你对子女的希望和寄托是可以人为改变的,而行为习惯上的言传身教,绝对比你的期待管用的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9313/3b5f61c714ffcd0c.jpg)
我有一次在书店看书,旁边的孩子家长一直不停的对他上蹿下跳的孩子说:“你必须安静的坐下,你看这里哪个有教养的小孩子是你这个样子的。”
她儿子看了她一眼,坐下一分钟,继续战斗五小时。
而她,则无奈的继续一边玩着手机,一边警告他的孩子:这里是书店。
是不是很常见的场景?
你告诉你的孩子这里是书店,是安静看书店地方,然而你却穿着高跟鞋,站起来坐下,然后玩手机发微信?
这就是我上面说的行为习惯。
父母的行为习惯,直接会影响你孩子的行为习惯。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们回到问题,如果你有了孩子,你是要教他善良还是变得现实呢?
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在教孩子行为习惯养成,而是在教育一个孩子的思想,是在企图控制他的价值观。
当我们自以为能帮人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三观时,通常我们的三观都是有问题的。
我相信作为父母本人,很多时候都无法保证自己永远善良和现实。况且,善良和现实是对立的吗?
第一,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分清的一点就是“善良和现实不是对立面”,因为我相信很多时候,你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否善良,看待问题是否足够现实。
现实,我没有把它理解成一个贬义词,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应该要学会看清现实,认清现实,尊重现实。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意识,才能够去分清在大是大非面前,什么是真的善。
第二,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绝对不是一两个人就能造就的结果,不管你如何引导和督促他,把他变成你希望的样子,将来有一天他见了别人,见了世界,见了千奇百怪的人生,他的价值观还是会变。
你能做的不应该是告诉他,你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而是你要引导他去思考和学习,如何形成一个比较正常的价值观。一个不会损人利己,也不会作茧自缚的价值观。这个时候,即便你是现实的,你是理智的,它也不会影响你是一个善良的人。
第三,我一直觉得现在的父母没有勇气去培养一个平凡的孩子,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飞黄腾达,而不是希望他做他自己。
每一个父母,我相信都想给自己的孩子富裕的生活,希望他不会像自己年轻时那样奔波和坎坷,这一定是出于爱。
可是,我们一直没有勇气告诉孩子,那些做农民的人,有农民的快乐,谷物就是他的寄托;那些清洁工人,有他拼搏的快乐,整洁的街道就是他的寄托。
我们只注意到当他们拿着自己劳动的果实去哺育他的子女,他会告诉孩子:“我们最大的希望你以后不要像我们这样辛苦。”
所以他的孩子会想:原来我的父母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我要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什么是更好的生活?
什么是不辛苦的工作?
难道那些坐在高档写字楼里的人,不辛苦,没有难过吗?难道家财万贯的人,就永远没有病痛吗?
所以,我一直很喜欢刘瑜写给女儿的那封信《愿你慢慢长大》:
所以,小布谷,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感,又恰好拥有与这个梦想相匹配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与其梦想成比例的能力。是的,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在妈妈看来,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