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9月至2019年11月,针对西南某城市金融企业(银行为主)在该市的TN、LP、BL、LC、JLP等五区县的金融扶贫工作,分别从管理部门、区域居民这两个维度,就相关金融企业扶贫投入后的社会认知现状,进行了抽样调研,形成公益调研报告,仅供参考。
相应调研综合涉及五个区县、十五个乡镇、三十个参扶行政村。区县平均调研涉农部门十个(管理层2-3人),乡镇级平均调研涉农部门十个(负责人2-3人),行政村级平均调研村民20户(受制于抽样方法、样本、时间、区域、信息对称性、金扶进度等限制因素,报告中的信息、数据、观点等仅作参考)
一、区县、乡镇、村委三层级部门对金融扶贫工作的认知
(一)品牌综合认知排序(仅以当地大型金融机构G、K行为例;金融企业扶贫投入的资金、行动、实力、时间、资源等品牌清晰综合感知,在相关部门认识中的提及和认知排序;各层级为平均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b15d991ee68e416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c152be927a3e61a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9f1373972702777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26150b8dd08518a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56ea128ae3d7eb0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39fe2132c1bc627e.jpg)
说明:
排除银行机构着力重点、宣传力度和渠道等影响因素,相关银行机构的同一施策内容、方向,在各区县的不同层面,形成的认知水平较参差不齐,未形成结构较合理、整合较统一的社会认知(各层级柱状图的轮廓,偏离常规金融业经济行为形象的正抛物形)。
(二)扶贫行动印象的认知排序(以当地品牌排名前五的Z行、K行、J行、G行、S行为主要代表;行动第一印象排序)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d06cdc8e6520214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5ef8f10aca98fc3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45d44ac692d77628.jpg)
说明:
在不同区县的不同层级上,各代表性银企的印象排序各不相同,其扶贫工作实质内容及其宣传方式,形成的不同印象的效果差较大,不利于整合形象与传播。
(三)管理部门对具体扶贫工作的突出认同内容(前五位)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ee1a7db66493e65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7437a597080e845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3d754276b54c9388.jpg)
说明:
各级管理部门的关注重点不太一致,需要引起金融机构的重视,以避免宣传内容与具体扶贫政策、手段等重点的脱节,也避免各类导向的关联型反差(如夸大宣传电商扶贫等)。
小结:
1、在对金融企业扶贫的品牌综合认知上,存在扶贫行动内容不清晰、各层级认知含糊等问题,不利于扶贫工作形象在地方上的引领、启示作用。
2、在具体行动印象的排名上,颇有各说各话、自说自画的感觉,不利于金融扶贫的服务特征等形象建设。
3、在具体扶贫工作对各级管理部门的影响上,表现的侧重点不同,需进行对位、对标分析。
二、区域居民对金融扶贫工作的认知情况(当地居民、城区关联居民、城市居民等关联人群)
(一)当地居民对银行金融扶贫的形象感知度(委托当地大学的调研系统,对前述各区县、乡镇、行政村的区域居民进行电话访谈调研,1000人左右,比例化人数调定3:4:4)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1756c170ac80ed50.jpg)
说明:
区县、乡镇、行政村不同区域层级的居民,对扶贫企业形象感知出现较大分层差别。
(二)城区关联居民对银行金融扶贫的形象感知度(关联居民:当地居民在主城的亲属、朋友、同事等高关联人群的感知情况)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292580ef39d7068c.jpg)
说明:
立足于城市化信息场景,外部关联者对扶贫企业形象感知进一步明显。
(三)城市居民(以扶贫对象的历年变化为感知导向,如城市居民到相关区县旅游、住民宿、吃农家乐、出差购物等感知路径)对银行金融扶贫的形象感知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1759edeffe70298f.jpg)
说明:
城市居民对乡镇级在扶贫过程中出现的变化认知明显,但对村级出现的变化感知不突出。
(四)区域居民对具体工作的突出认同内容(前三位)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645c9e5592d628b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1468e9879cf2f7b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1707/0c5c9f760ac6f0a4.jpg)
说明:
不同居民群体对金融扶贫变化的认知维度完全不同,建立宣传影响力的方向、力道、表现内容需充分考量。
小结:
1、不同层级的区域居民对金融扶贫认知出现结构配比上的较强反差,特别是当地居民出现较强的基层趋强化,在对金融扶贫的认知度上,不同层级的区域居民的主要认知也不相同。
2、在建立扶贫形象品牌的过程中,需对不同居民的主观反馈,形成各自的对应内容。
3、相关银行机构在扶贫工作中的形象推广与其施策目标,客观上来看,缺乏对位性,同时其推广内容也存在较强的自发性,导致主题化、系统化的形象推广效果不足。
4、需协调参与企业共同协作,形成一个有力的、规制化的、具备方向性的宣传态势,以倍增扶贫宣传推广的综合效果。
5、应推出具备广泛性,且具备较强权威性、有一定高度和公信力的活动,吸引并邀请相关机构及全民主动参与。
6、集中展现当地金融企业近年来的优势扶贫范例,强化社会统一的周知性和认知度,以此作为发力抓手和突破口。
版权声明及免责条款:
(1)本报告为无市场交易行为的公益报告,为嘉品经济发展研究院制作,报告中的文字、数据等内容,通过访谈调查及其他研究方法,采集于公开信源,并结合嘉品智库的自有分析方法所形成,所有权、解释权和调整权为嘉品智库所有。
(2)本报告内容仅体现报告中调研时间、调研区域、受访样本的局部性信息采集情况,仅作为本智库合作机构的信息参考。
(3)本报告中的信息、数据等内容,通过抽样访谈调研采集,其内容受制于抽样调研方法、样本数量、调研范畴、调研时间等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仅供阅读者参考,不构成对阅读者的任何建议,本智库对该报告的信息、数据、观点等全部内容不承担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