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虚伪与穷酸:教师的困境(下)

虚伪与穷酸:教师的困境(下)

作者: 云溪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17-11-27 21:20 被阅读0次

虚伪与穷酸:教师的困境(下)

本文转自网络,觉得写的非常反映目前的教育状况。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原文网址:虚伪与穷酸:教师的困境(下)

教师面临的第二个“困境”,是传统道德文化与世俗认知之间的“困境”。我们可以称之为道德困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首先是“传道”。所谓的“道”,大而化之,是指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传道”,就是用公认的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学生。我国现在的教育方针,依然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德”依然放在首位。这里的“德”,除了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还包含自辛亥革命以来传入中国,并且逐渐进入主流文化的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思想,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既是任何政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每一个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遵照执行。

然而,随着社会思潮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大潮的冲击,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思潮逐渐在全社会占据统治地位。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观念以及共产主义理想等,在拜金主义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只要你赚了足够多的钱,你就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钱越多,社会地位就越高。至于赚取的钱合不合法,没有谁来追究。许多胆大包天的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运用黑社会的手段来获得非法利益。这样的人,不仅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被主流社会视为能人。而那些老老实实希望用诚实劳动和获取的知识,通过合法途径来致富的人,却往往穷苦一辈子。

不仅如此,地方官员的政绩,也主要以经济发展指标来衡量。因此,各地的官员们,其主要精力,也是与有钱的富翁交朋友,称兄道弟。钱越多,越能够成为政府官员的座上客。甚至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戴上一顶“红帽子”。而对穷人,官员们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例行性走访一下,送点米、油,送几百元钱表示慰问。可是在官员们“慰问”穷人的同时,整个社会弥漫的,依然是对富人的景仰,包括中央电视台,年节时其祝福语自始至终都是“恭喜发财”。恭喜发财恭喜发财,表面看是对新年的祝福,但对穷人来说,“恭喜发财”的另一个意思,却是对其辛劳一年的莫大讽刺。

不要对我说,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在依然写在墙上,哪怕全中国所有的墙壁、广告箱都写满了,也依然只是贴在墙上的口号。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事实,它都是苍白的。

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占据世俗认知主体地位的环境中,身处其中、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们,自小就受到深刻的影响。在这个时候,老师们对其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比方说,你教育孩子们向雷锋学习,主动做好事。可是,现实却是,一个孩子因为做好事将摔倒在马路上的老奶奶扶起来送到医院,却被老人指控为将其撞倒的肇事者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赔偿了几万元。这一判决,再加上家长的教育,彻底摧毁了孩子做学雷锋做好事的信念。再比如,老师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而我们的社会思潮,却在大张旗鼓地教育孩子在危险的时候怎样保全自己。这一论调,将孩子们心中的英雄主义信念也彻底摧毁。再比如,老师教育孩子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孩子们与父母亲人去旅游,面对的却是景点的极度商品化和对游客的痛宰,这一现实,让孩子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彻底化为乌有。

至于孩子们的金钱至上意识,在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家长的教育下,几乎从小就树立了。

孩子们在社会上、在家庭里,接受的是世俗认知的影响,老师们却在讲台上堂吉诃德一般给孩子们进行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一个是南辕,一个是北辙,其效果可想而知。老师灌输的东西,除了考试时用一下,其他时间,就是一张废纸。

要想让老师在讲台上的教育被学生奉为圭臬,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老师讲的理念与世俗的认知基本一致。是世俗认知基础上的归纳与总结。如果老师讲的观念,与世俗的认知完全对立,那么,这个教育就是虚伪的教育。

而现在,老师们恰好面临这样的道德“困境”。

在此种“困境”中,在台上讲得越多,在孩子们看来,老师就越虚伪,就越不被孩子们尊敬。而老师,迫于教育大纲的要求和政治要求,又不得不讲。久而久之,老师在孩子们眼里,甚至在家长眼里,就成了虚伪的化身。孩子们不会按老师讲的去做,家长们也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照老师讲的去做。

老师的教育,几乎成了“反面教材”!

老师既然成了虚伪的代名词,要想得到孩子们的尊敬和社会的尊敬,几乎没有可能。面对如此局面,老师们左右为难,只好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文化教育,除了政治老师,必须要讲之外,其他的老师,教学内容之外的东西就基本不讲,而班主任,则以“管理”将“教育”取而代之,慢慢地将“师”和“生”的关系演变成相互对立的管理关系,师生之间的矛盾、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越积越多,师生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频繁。那些弑师事件及家长砍杀老师的事件,就是这种矛盾的极端反映。

教师面临的第三个“困境”,是“收入困境”。

这话题有点“俗”。关于教师的收入问题,讲得读者的耳朵都起了老茧。但是,既然提到教师的“困境”,又不得不提。因为,这是教师面临的三大困境之一。

2015年、2016年,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公务员工资。受惠于公务员工资的提高,教师的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必须感谢新一届政府之处。在前一届政府的十年时间里,教师的收入是停滞的。

随着工资的大幅度提高,再加上绩效工资,在中等发达地区,一个副高职称的中小学教师,年收入可以达到七万以上,不错了,每天的收入,有200元。至于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的老师,肯定是递减。但一个刚入职的老师,一年三万元的收入,还是有的。

代课老师的收入,就可怜了。一般是1000元一月,一年发十个月。

而且,公务员的基本工资,也与教师差不多。

问题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近年来,劳动力工资暴涨。在乡村,找一个普工做事,在中等发达地区,一般得200元一天。如果有一点技术含量,比如农村建房工地上的砌工、木工,就得300元以上。城市里更不用说,建筑工地上的技术工,一个月没有12000元,根本找不到人。而现在农村男性进城务工,能吃点苦的,基本上都在建筑工地上。而那些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打工的年轻人,一进厂,如果没有3000元一月,扭屁股就会走人。

第二个方面:物价与人情往来。现在的物价是高房价、高医药费、高教育费。还有人情往来,也已水涨船高。

第三个方面:兼职。公务员有没有兼职的?不知道,也不好说。其他行业的人员,兼职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比如,一个国有企业的技术员,平时在工厂上班,领一份固定的收入,业余时间,他就利用自己的技术做兼职,水工兼职水工,电工兼职电工。很多的人,兼职的收入比正式工作的收入,还要高。

我们可以拿教师的收入,和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和第一个方面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教师的收入真心不高。一个中小学高级教师,与乡村的一个普工,工作一天的收入差不多。可是,受指标的限制,教师队伍中,能够进入副高职称高级教师行列?在乡村,几乎一个镇几百个教师,就那么十几二十个人,绝大多数,都是年收入四五万左右的初中级职称的老师。也就是说,大多数老师的收入,赶不上乡村没读过多少书的普通劳动力。

和第二个方面进行比较,老师们面对高物价,其内心的惶恐,恐怕只有教师自己才能亲身体会到。我的一个同事,大学老师啊。他两个孩子,孩子前几年求学的时候,他的欠债累计最高达到了60000多元。至于买房,那简直就是奢望,只能一直住在九十年代初学校分给他的一套不到50平方的两居室里。那些在乡村任教的老师,要想在县城买套房,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更多的老师,只能选择住在乡下,做一个安居乐业的农民。

和第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我们又可以发现,对其他行业的人员利用一技之长做兼职,整个社会持宽容的态度。甚至,得到的是社会的赞赏,认为这样的人会持家、会赚钱。我一个朋友,在公路系统一个事业单位做技术股长,业余时间,揽了许多的活,一个月至少能赚20000元。但从来没有人指责他不务正业。

真心话,老师如果不去做兼职,光凭那点职业收入,是难以养家糊口的。但是,其他行业的做兼职,社会持宽容的态度,老师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做兼职,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整个社会在指责,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凡发现教师在教育领域内兼职者,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是的,教育是神圣的职业,教师应该在全社会树立起一个高大上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理念。只有教师在社会上有了尊严,教育才会有尊严,国家才会有尊严。但是,要树立教师的尊严,一个首要条件是,教师不要整日为三斗米奔波,不要因为收入的问题在社会上显得猥琐不堪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教师的收入水平,能够装得起高大上的“门面”。

而现在,教师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收入与其他行业比较,明显偏低,囊中羞涩,在社会上直不起腰杆,另一方面,又严格禁止教师在社会上兼职或者私下里带学生。叫做既不给粮,又不允许教师自己去找粮。造成的局面是,教师要么老老实实受穷,要么越过教育部门的红线,偷偷摸摸去做兼职,赚得三五个铜板贴补家用。

于是,教师在社会上的形象是:要么穷酸,苦逼一个;要么成为社会与教育行政部门指责的对象。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在这两者之间徘徊,不仅完全没有高大上的影子,而且被整个社会嗤之以鼻。

相关文章

  • 虚伪与穷酸:教师的困境(下)

    虚伪与穷酸:教师的困境(下) 本文转自网络,觉得写的非常反映目前的教育状况。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原文网址:虚伪与...

  • 文人气质

    先生(风骨与精神)之殇 文化(思想与意志)之殇 文人(穷酸与堕落)之殇 从古至今,文人大都穷酸。 但只要不迂腐,文...

  • 摒弃自我才得以进入金刚乘__秋阳创巴

    作为交换,我们接受和承担他人的痛楚、困惑与虚伪。我们愿意在困境中忍辱负重——这是因为我们拥有无尽的善良与清明可供分...

  • 一线教师的无奈2

    古有穷酸秀才,今有穷酸教师。古有“尊师重道”,今有”尊师重教”,重教是重道迁移过来的,可见“道”和“教”有很深的渊...

  • 真实下的虚伪以及虚伪下的真实

    当年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书中的一则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凤凰卫视的老总亲自驾车送余秋雨先生,车内他们...

  • 常兴隆谈:教师行业出现了“有的人”

    教师行业出现了“有的人” 曾经的教师是个让人分外自豪的职业,现在的教师却陷入种种职业困境。下诗对当前教育的几种乱象...

  • 教师的困境(上)

    教师的困境(上) 本文转自网络,觉得写的非常反映目前的教育状况。原文网址:教师的困境(上) 教育发展至今,由于各种...

  • 笔尖下的虚伪

    ​笔尖下的文字 ​就是一种有血有肉的思想 ​书写的出发点不同 ​我们所流露的感情曲调有所差异 ​有的人为名誉而写作...

  • 穷酸

    如果没有切身体会,真的不会懂‘穷酸’这个词的奇妙。从多年前第一次见到这个词起,到这一刻的十分钟前,我一直是想不通,...

  • 《穷酸》

    无数妖艳的枫叶纷纷飘落 一杯浊酒无声笑我落寞 曾记得舞文弄墨的时刻 一个叶公好龙的传说 闲言碎语算来够五车 从来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虚伪与穷酸:教师的困境(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hj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