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转型 8/100
你的职业发展思维是不是这样的?遇到工作上的难题,就希望能考个证,刷一个学历镀镀金?觉得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觉得自己要做的比别人多,加班?遇到和上级领导不合,同事关系不和谐就想跳槽,大不了换一个同岗位的工作。这种常见的职场问题处理思维限制了我们在选择时的可能性。
也许,你的工作是为了实现家庭的意愿。或者,你当下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得不选择风险小,稳定性高的工作。这种选择下,就产生了一种应该:我应该这样选择,我应该继续做这份工作,因为满足了别人的期待,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但当自己做着一眼到头的工作,又心有不甘。不甘心又看不到其他可能性,自己画地为牢出不来。
上面的职业选择都属于禁锢思维的结果,因为自己看不到更多的职业可能性,也就是没有更多的职业选项。舒祺老师的「职业重塑」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如果你只知道ABC这些种类的职业,那么你只会从这三个当中选择比较好的那个去努力达成;但如果你知道ABC……XYZ等多种职业,那么你就会有26个选项,从中权衡选出最适合、最可行的一个选项。
我们大部分人都比自己想象得要封闭,只是不自知而已。当被指出后,都要急着为自己的封闭找各种搪塞的理由。只有当碰壁后,才可能是改变的开始。
为什么看不到更多职业可能性?
1963年,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提出来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他认为所谓的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经验和体验。
在12-18岁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主要的核心发展问题就是同一性的发展。主要指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必须要去全程了解到“我是怎么来的”,“我当下在做什么”以及“我未来对自己人生有什么期待”,才能找到一个对自己完整的理解。
那如何才能到了解这些问题呢?就要通过探索、尝试,产生对自己、外界、他人的承诺的过程中去了解。所谓探索,就是指个体通过积极的寻找关于自我的信息,从而获得有关自我、环境的问题的解决行为。承诺,是指在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坚定而牢固的信念以及对实践活动的投入。
举个例子理解下这个概念: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因为孩子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所焦虑。觉得自己唱歌好听,就想当明星。认为网红赚钱,又想当博主。这个过程是因为孩子内心那个自我发生了作用,他会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做歌手?是不是也可当网红?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趋势孩子去探索怎样做一个歌手?会去听很多音乐,并试着去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产生一种认同叫:我能不能成为像这个歌手一样的人?我能不能也过上歌手这样的生活?这个过程就是探索。当探索结束后,会出现几种可能是:还不错,一般吧,不太好等等,这就叫承诺。
而当家子发现孩子这个过程时,就会因自身的认知而扼杀掉孩子这种探索和承诺的机会。也就导致了在应该探索的年纪没有探索,该承诺的时候没有承诺。但这个问题并没有消失,上个阶段没有经历的,必然会在下个阶段等你。也因此导致很多职场人看不到更多职业可能性,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没什么喜欢的东西,更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价值观,导致同一性危机。
如何让自己找到更多职业可能性?
上面,讲了为什么当今很多人职业思维闭塞,职业选择认知失调的原理。那如何找到发现更多职业可能性,解决同一性危机呢?舒祺老师在《自我重塑》一书中,介绍了几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1.盘点存量
基于现有的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打破固定思维。可以通过生涯四看模型看到更多可能性。
第一看是向上看。向上看的发展路径意味着在企业里往更高的职位和级别走;
第二看是向内看。向内看的发展路径意味着在原有领域往深了走,成为专家型人才;
第三看是左右 看。左右看的发展路径通常指在不同岗位上变换,做出这个方向选择的人,往往更希望体验的是不同职业的精彩带来的成就和满足。
第四看是向外看。向外看的发展路径发展目标明确,在解决了基本的经济需求后,不在乎职业内的发展,而是把大量精力转移到家庭或者自身的兴趣发展上。
2.拓展增量
基于现有的职业认知和自我认识了解的职业选项后,还可以考虑更多新的选项。要对未知和新生事务保持开放性和好奇心。
第一,新圈子。加入更多与现有职业不同的圈子,认识更多圈子外的人,了解他们的行业和职业,提升自己的职业认知和视野。
第二,新思维。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职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网站、公众号、博主。打开自己的职业思维,打开更多转型的视角。
职业的可能性只能靠自己主动探索,别在让这个阶段的问题,在下个阶段留下遗憾。最好的开始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