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9 孩子情绪来临,如何转变为可教时刻
大家晚上好呀,班班又来啦,今天班班在隔壁班里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学会用新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也开始用更有效地方式跟孩子进行沟通了。
在我们训练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练】这个字。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种“道理都懂,可依然教不好孩子”的无力感。
其实很多时候,问题不在于道理本身,也不是我们吸收能力不行,而是因为我们只是把知识点给记住了,但没有去实践、没有去总结!
训练营里最大的价值不仅是我们课程内容,还有一个是:我们有一群正在面对相似问题、一起积极学习成长的伙伴,还有我们的班班、学姐、营长,给到大家最大的支持。
把握这个机会,去实践,再去跟大家分享交流,才能拿到最棒的那一份收获。
好啦,切入我们今天的主题《当孩子情绪来临,如何转变为可教时刻》
爬楼密码:20191203晚
先说说,什么是【可教时刻】呢?
当孩子愿意学习、愿意听取建议或指导的时刻,也就是可以有效引导孩子的时刻。
为什么强调可教时刻的重要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跟孩子讲很多道理,但孩子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或者根本进都没有进。
只有当可教时刻来临,我们对孩子的引导才是有效的。
传统上处理孩子情绪时,家长有四种很常见的无效引导的处理方式:
第一、交换型,以交换为止
交换型——用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或者孩子在乎的事物换取孩子停止某种情绪。
交换型家长的典型语言:
“不要哭,妈妈带你去买雪糕吃。”
“再这个样子,我就不让你出去玩啦。”
交换型家长对情绪的看法是什么呢?他们认为不舒适情绪有害,不希望孩子停留在那些情绪中。因此当孩子伤心时,交换型的家长会尽力去找东西换掉孩子的情绪。
觉察一下,如果你常用的是这种方式,你自己童年时是不是也曾经一直被禁止表达自己的感受呢?
我们通常认为欢笑喜悦比灰暗的心情更重要。这种看法并没有错,只是没有认识到,对灰暗心情带来的情绪,既需要给予重视,又需要恰当的处理。
而有时候我们往往觉得孩子的烦恼微不足道,与大人的忧虑比如失业、婚姻破裂、国家大事相比,孩子根本没有资格闹情绪。
孩子看到家长的这些反应后,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既然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何我感觉这么糟?”
这类家长的反应,其实是给孩子一个否定自己的信息:我对这种情况的评估或判断是错的,我的情绪反应也是不对的,我不能相信自己的内心感受。成熟的人不会像我这样……
孩子会经常感到迷惘、怀疑,累积下来,他们会显示出自信不足,在生活上容易产生很大的压力。
第二、惩罚型,表示不满
惩罚型——对孩子的情绪表现感到不满,加以责骂或者恐吓。
“你这个样子怎么像个男孩?不争气!”
“你再吵我就打你!”
这些语句会不会有些似曾相识?
惩罚型家长对不舒适情绪显示出强烈的反感。孩子常常因表达哀伤、愤怒和恐惧等不舒适情绪而受责备、训骂或者惩罚。
家长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情绪或发泄情绪的行为上,而不尝试去了解孩子情绪的原因。
部分惩罚型的家长更是以批判的态度去处理孩子的情绪。
他们会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但目的是为了决定自己的反应:“合理”的原因得到理解,轻微“不合理”的受到批评,而严重“不合理”的则会受到惩罚。
惩罚型家长对情绪的看法是:
认为孩子的情绪表现只不过是要引人注意,因而故意忽视;
或者认为孩子是想从家长处得到某些东西,因而故意抵制。
这些家长感到被孩子勒索,因而产生愤怒及对抗的心态。
该类家长也往往以为,若不责骂或惩罚孩子的负面情绪表现,将会失去对孩子的控制,或者担心会培养出孩子坏脾气。
也有家长因孩子宣泄情绪而责骂或处罚他们,好让孩子“变得更坚强”。常常表现恐惧或者忧伤的孩子最容易受到严厉的父亲如此对待,这种父亲认为世界是冷酷无情的,只有最坚强的人才能生存,故此孩子不能成为“胆小鬼”或者“弱者”。
最为极端的惩罚型家长,希望能够教出不会有不舒适情绪的孩子。他们认为这些情绪是“无意义的”,“白浪费时间”,“一点建设性都没有”。
而受到惩罚型家长对待的孩子,他的的感受与与受到交换型家长对待的孩子相似,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的感受毫无根据、不适当,或者不正确。
他们的自尊受挫、在学习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方面,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比起其他孩子,他们在集中注意力、学习与同龄孩子的相处上,也会出现更多的麻烦。
他们历次的经验告诉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带来耻辱、被抛弃、痛苦、受虐待。所以,他们憎恨不舒适的情绪,但又感到无可奈何,他们长大后面对人生的挑战会显示出能力的不足。
以上两种模式,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对孩子的影响有什么,希望大家能反复去咀嚼思考一下,接下来我们展开讲另外两种模式。
第三、冷漠型,不够积极
冷漠型——接受孩子的情绪表现,但没有积极引导,任由他自己处理。
常见的言语有这些。
“你回你的房间吧,等你气消了再出来!”
“心情不好就躲起来,不要去烦人,谁想跟你这个样子的人说话?”
“爱哭就一次哭个够,我回头再跟你说话!”
冷漠型的家长面对孩子的不舒适情绪,不否定也不会加以责骂。
他们抱一种“不予干涉”的态度:让孩子自己去找办法宣泄一下或者冷静下来,身为家长的责任便已完成。
该类家长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在体验情绪的过程中学习,也不会引导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因而孩子可能会发展出来不恰当的方式表达他们过分和无约束的情绪。
举个例子:一个愤怒的孩子会开始变得有侵略性,以言语或行动伤害别人;
一个伤心的孩子会尽情和长时间地哭闹,而不知道怎样去安抚和疏解自己。
对孩子而言,这可能是十分痛苦的: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感到恐慌,像进入了一个情绪黑洞却不知怎样才能逃出来。
最后一种模式是在妈妈群体里面最常见的模式了
第四、说教型,喋喋不休
说教型——喋喋不休地给孩子教条的训导,不理会孩子的情绪表现。
常见的语言有: “人生总有不如意的时候嘛!”“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已经懂得照顾自己了。”“你也要想想,我们怎样期望你会做到出人头地,看到你这样......”
说教型家长常常忽视孩子的情绪感受,只是自顾自地跟孩子灌输所谓的道理。
他们不知道要引导孩子去处理那些不舒适情绪,以为只要明白了道理,那些情绪就会消失,孩子就会知道如何做。
再来看看这种模式下孩子的感受。
与冷漠型的家长一样,说教型的家长不懂得如何帮助孩子在体验情绪的过程中学习。
孩子感到孤单无助,需要独自面对不舒适情绪带来的痛苦,不知如何是好,身处黑洞的感觉就会更强烈。
说教型家长喋喋不休,其实只会进一步制造出更多的痛苦,孩子会在本来已有的不舒适情绪之上更多添一些不耐烦,甚至愤怒,亲子关系因而会变得更差。
花了很长的篇幅跟大家分享了一下常见的四种模式,你是否中枪了?
还记得晚分享前,我们提到的【可教时刻】吗?
当孩子情绪来临时,如果我们用的是以上四种方式,不仅进入不了可教时刻,在帮助孩子处理她的情绪问题上,也给不到具体有效的支持。
为什么呢?
上述四种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全部都忽略了孩子及情绪的本身——即,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个情绪?
这个情绪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可以怎么做才能从孩子内心深处帮到他?
因此,当我们在学习如何引领孩子成长的时候,我们通常最先强调的一个前提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如果我是孩子,我在种情形下,会怎么想?换位思考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但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想象自己小的时候,可能我们会对孩子有更多的一些理解与同理。
不要因为成了父母,而丢掉了自己儿时的回忆与感受。
当我们习惯以成人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问题,用成人的方式去处理孩子的情绪,那所谓的“科学、系统、深入”的家庭教育就无从谈起。
今天晚分享讲了不要怎么处理孩子情绪,那到底怎么处理孩子情绪呢?好像我们也只讲了一点换位思考。
还是正如今天晚分享开始的那句话,学多少不是关键,做多少练多少、总结多少才是学习的核心。
明天正课将更新《如何处理孩子情绪问题》,将给大家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大家记得九点课程更新,记得去听哦~
今天晚分享到此告一段落,今天的口令是“为孩子幸福而学习第九天”,私信班班拿学习卡哈
很高兴今天又有几位同学报名进阶课程,班班期待跟大家成为同学哦,进阶套餐还有17个专属优惠名额,欢迎大家联系班班拿名额哦~
黄老师小灶课8:45开始~马上开始,大家记得去小灶课群里准时收听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