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千家诗》

学习《千家诗》

作者: 坐看云起时wjh | 来源:发表于2023-06-02 05:49 被阅读0次

罢相作[1]

李适之

 避贤初罢相,[2]乐圣且衔杯。[3]

为问门前客,[4]今朝几个来?

【简评】

前半反话正说,好像心情愉快,颇为旷达,其实心中自有难言的苦衷,只是不便明说而已;后半看似直白,却另有深意,令人回味。此诗在当时便广为流传,杜甫《饮中八仙歌》写到李适之,便有“衔杯乐圣称避贤”之句。

-

[1] 罢相:李适之因与李林甫“争权不协”,后知自己处境危险,便请求免去左相之职。当得到皇帝批准后,他感到很高兴,“遽命亲故欢会”,并写了这首诗。

[2] 避贤:给贤人让路,指让权给李林甫。

[3] 乐圣:即爱酒。圣,圣人,古代酒徒曾戏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见《三国志·魏书》)。衔杯:举杯饮酒。

[4] 为问:询问。

逢侠者

钱起

 燕赵悲歌士,[1]相逢剧孟家。[2]

寸心言不尽,[3]前路日将斜。

【简评】

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化用典故写自己与一燕赵侠士在洛阳相逢。后两句写与侠士一见如故,两心相倾,在欢谈中不知不觉地就已日将倾斜,而心中的话却犹未说完,但是鉴于对方还有很多路要赶,所以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与之挥手告别。此诗起笔突兀,富有气势,收笔干净利落,读来痛快淋漓,能很好地衬托出侠士的飒爽英姿和果断坚决。

-

[1] 燕赵:均为战国时国名。分别位于今河北北部和山西东部、河北南部一带。悲歌士:慷慨悲歌的豪侠之士。古代认为燕赵之地多出豪杰,有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说法。

[2] 剧孟:西汉洛阳人,著名的游侠。据《史记》载,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叛乱,当时统军讨逆的汉将周亚夫到河南后,发现叛军没有与剧孟同盟,就放心地说:“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诗中以“剧孟家”借指洛阳。

[3] 寸心:即心。因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寸心。

江行无题[1]

钱珝

咫尺愁风雨,[2]匡庐不可登。[3]

只疑云雾窟,[4]犹有六朝僧。[5]

【简评】

《江行无题》共一百首,是钱珝自中书舍人谪赴抚州司马任途中所作。这一组诗描绘了大江两岸的自然风光、战乱后的残破景象以及自己的所闻所感,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犹如巨幅长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末社会的风貌。一作钱起诗。胡震亨《唐音统签》:“旧作钱起诗。今考诗系迁谪途中杂咏,起无谪宦事,而珝自中书谪抚州,其《舟中集》自序云:‘秋八月,从襄阳浮江而行。’诗中岘山、沔、匡庐、鄱湖、浔阳诸地,经途所历,一一吻合,而秋半、九日,尤为左验,其为珝诗无疑。《蔡宽夫诗话》云:‘《江行》百首,钱蒙仲得之他本,因以传世,原非起集之旧。’宋人语更可据。”此诗前两句说庐山虽近在咫尺,但担心遇上风雨,故不敢攀山;后两句写出诗人的奇想,这种想像为匡庐增添了一种神奇色彩,也反映了诗人在战乱之时对方外境界的一种向往。明李攀龙云:“江行每以风雨为忧,以匡庐虽近不可登,因疑此山云雾深杳,六朝之僧尚有存者。亦苦于世网而起方外之慕也。”(《唐诗训解》)

-

[1] 江行:乘舟行于长江。

[2] 咫尺:古时长度单位,相当于今天的八寸或一尺,此处指相距很近。

[3] 匡庐:即庐山。旧说最早有匡生结庐隐居于此山,山以此得名,称匡庐,又称匡山。

[4] 云雾窟:云雾笼罩的山洞。

[5] 六朝僧:六朝佛教盛行,高僧名师多居住于庐山。

答李浣[1]

韦应物

林中观易罢,[2]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3]何人最往还?[4]

【简评】

这是一首赠答之作。诗人在前两句先回答了李浣在来诗中对自己的问候,交代了自己的近况——每日在树林中观罢《周易》,然后临溪对鸥,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闲适和恬静。后两句则用关心的口吻询问对方在楚地和哪些诗人来往最多,从而写出了他高雅的意趣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此诗妙在赠答中毫无人间烟火气,显得志趣高超,意境淡远。

-

[1] 李浣:韦应物的朋友。生平不详。

[2] 易:即《易经》。

[3] 楚:春秋、战国时古国名。地在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里指两湖地区。饶:多。词客:诗人。

[4] 最往还:即来往最多的意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千家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mp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