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跟自己在一起 ―看蒋勋谈孤独

跟自己在一起 ―看蒋勋谈孤独

作者: 让我想想_c836 | 来源:发表于2018-12-10 20:44 被阅读5次

          说起孤独,人们常常是惶恐的,惶恐到谈孤独如遇“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并坚决否认自己和孤独沾上一毛钱的边儿。如此一搞,孤独倒真的好像不是什么好东西了。可是,不合时宜的我却是愈来愈感觉到独处的妙处,并渐渐地喜欢上那种沉下来、静静思考的感觉,竟也并没有觉得空虚寂寞冷。于是,我偶尔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病了?

            检阅书橱,看到这本《孤独六讲》孤独地躺在书橱最底层的一角,仿佛那个被“后妈”冷落了的孩子,可怜兮兮的,不禁心生悲悯。信手拿起,看着极简的封面,和这个孤独的书名极其搭调,突然想知道:孤独,到底是个什么鬼?

            蒋勋以美学家的思维和情感,融合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等思考,从美学的范畴,讲了孤独的美学意义。全书分六辑,分别讲述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聆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最后却是落寞寂寥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之名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孤独六讲》讲述了这么多的孤独,作者要谈的却不是如何躲避和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这就是孤独美学吧。美学于我原本陌生,看完蒋勋谈孤独,我隐约地懂得: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在群体文化面前,敢于跳脱大众的语言、说出怀疑和不同的思考方式,这种特立独行常常被称作孤独。

          在当下“嘴比脑子快”的聒噪热闹中,好多人都在说,有的没的、真的假的、自己的别人的……能够冷静地跳出喧哗,努力去听听人们没有讲出什么,这种与众不同常常被称作孤独。

          “千金不惜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这是秋瑾等革命者的孤独,他们用血泊和生命,坚持和书写了生命华贵的形式。在这个和平和谐的时代,普通人的“革命”应该成为坚守信念、坚持奋斗的代名词。然而,这种“不忘初心”也常常被称作孤独。这是怎么了?青春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梦想的嘉年华,所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说到暴力,并不是简单到只有刀杀抢掠,我们所津津乐道的灾难大片里,灾难本是不也是一种暴力吗?我们的正规教育正在把一个个活泼的生命,变成动物园里的大熊猫被保护,原本他们应该在山林里奔跑,却都被统一的关闭囚禁起来,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暴力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是仗剑执天涯的侠客的孤独。然而,这种与社会不正确不公平做抗争的也被称作孤独。

          只有一个声音的社会是有问题的,可是人们已经习惯了聆听同一个声音,再美好的“咏叹调”也少有人欣赏了。因此,善于思考,懂得思辨的人也常常孤独。

          所谓的伦理简单说,就是一个道德范围。事实上,一些本质上很伟大的伦理,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和表演,被扭曲成只具备外在空壳的形式了。于是,那些试图将伦理打破重整的勇敢者也常常孤独。

    孤独,就是那些敢于向群体文化、世俗文化、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等“规范”的“不规范”挑战,从群体里走出去,思考、思辨,沉淀,进而清明。

          孤独,是个什么鬼?孤独真不坏。

          孤独是一种勇气,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勇敢;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孤独是一种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后的思维是豁达。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柳宗元的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的孤独;“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杜甫的孤独……

          “古来圣贤皆寂寞”,我想,这里的“寂寞”应该是孤独。寂寞和孤独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寂寞的人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而孤独则是饱满,孤独的人会从内心深处找到自己,和自己在一起的人,又怎么可能寂寞?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自己在一起 ―看蒋勋谈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od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