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到现代,那家父母都希望孩子从小品行端正,勤奋认真,同时还听话好学。这样有规矩的孩子,是最能让家族长辈们喜爱和表扬的家庭,说明父母管的严,家教好。
你看,孩子的品行好坏关系到父母的颜面,所以教育的传承使家长们都知道,要培养一个好的孩子,时刻都不能放松警惕,吃饭睡觉,行走坐立,为人处世样样都是学问。
孩子应该怎么教呢?
今天学习到一个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观点,有叛逆孩子的家庭感受会更深。
不要训孩子,要平等的对待,
一.不批评
1.批评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好方法
批评不是育儿的好方法。一来没有人喜欢批评,二来批评会带来负面影响。关于批评,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受到父母关注,是孩子的重要需求。当孩子规矩做事得不到回应时,就会故意做一些被批评的事,以获得关注。
②有些孩子做错事,不是故意,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需要改正。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耐心解释。
③批评在当下见效快,并非真的有效,而是因为孩子害怕父母。久而久之,这种顺从会使孩子逃避批评,做事消极,变得懦弱。
2.体罚不是教育,只是报复,你心中的火发泄出来,你只是在怨恨,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却不好好学习,你对的起我吗?你只是报复,对教育毫无意义。
3.孩子做错事要教会他正确的诉求方式,而不是不停的批评他,指责他,批评即使没动手,某种意义上,也等同于体罚
4.不要唠叨
如果父母反复唠叨孩子就叛逆,原因是唠叨会让孩子知道对也不去做,觉得自尊不断下降,他痛苦,所以要故意伤害你,也是获得你的关注
5.不要骂孩子,认为孩子不如自己,小瞧孩子的父母,孩子是不会听你话的,你瞧不起孩子,孩子分分钟就能感觉到,他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细腻的。
二.不表扬
1.避免孩子依赖表扬
总是表扬,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得不到表扬的事情他就不会去做,该不该做,取决于父母怎么看,别人怎么看,会养成依赖表扬。同时,也需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会对自己好言相向。让他能够独立的判断自己的价值,(一个总是被赞美或批评左右的孩子,是没法判断自己的价值的)
表扬也是自上而下的,是发生在上级对下级之间的,也一种不平等。
即不表扬也不批评,那该怎么做呢?
2.对孩子表示感谢
孩子做对事情时,你要表示感谢,他会立刻知道这件事做对了,他就获得了价值感。例如,孩子陪你散步,你要感谢他;他做了家务你要感谢他,他在家里是全方位存在的人,如果孩子能从一个行为中获得贡献感,就不会再做让家长头疼的事了。没有价值感就没有自控力,没有自控力就不会好好学习,
3.不要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
纪伯伦说,孩子“凭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却不能代替孩子过一生。当然也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孩子从来都不是为父母学,如果是为自己学的话,失败恰恰是学习最好的机会,给他警醒,让他意识到人生有这样的挫败也没关系,能够追的上,人和人的发展节奏是不一样的,这都是一个人的感悟,而挫折和失败也得由孩子自己负责。孩子能够独立的做出选择,有自己选择的标准,并为此愿意去承担这个后果,这是一个人自立的第一个标志。
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将造成不良后果。1,它会破坏亲子关系。2,一旦发生问题,孩子会把责任转嫁给父母,而孩子则无法成长。3,干涉孩子的人生,是父母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无力承担失败,因此,也阻碍了孩子成长。
三,父母要怎么做是正确的
1.愉快的接纳孩子真实的一面,想象一下孩子生病的场景,在那一刻,你最期待的是什么?只要他身体健康,什么都行,所以,只要他开开心心的,阳光的,接受他真实的一面,每个孩子都是我们无可替代的,要无条件爱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关系。
2.让他开心,互相分享喜欢的事,有意思事,好玩的事,表达出你多么兴奋,多开心。
3.教会孩子学习的喜悦,要让他知道求知本身的乐趣,建议看《达芬奇传》达芬奇是追求纯粹知识的快乐,这个知识对他有什么用,不重要,但不知道这个东西对他来讲很重要,他必须要知道,赶紧去弄明白,这就是求知的乐趣。
4.要让他奉献社会
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不意味着你自己赚钱,是意味着你对这个社会有价值,把他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这两件事融合在一起,才能找到求知的乐趣,
5.相信孩子能独立解决问题
因为你不相信他,他也得自己解决问题呀,所以你只能相信他
6.看到孩子好的意图
他犯错的背后一定有好的意图,他吸引你关注,这就是好的意图,我们看不到这一点,就不会发自内心地信任,,实际上我们不信任的是人性,不信任人的生命力,你都有觉悟的那一刻,他也可以做到觉悟,早点给他机会
7.让孩子学会帮助别人
乐于助人的孩子,会更容易提升自己的价值感,提升了价值感,会增强他的自律性,增强了自律性才有可能慢慢不打游戏
8.学会赋予孩子勇气
做两件事来赋予孩子勇气
1.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只要他愿意学,就能做到,如果他心中一直有个想法说,我不可能学会,这种会陪伴孩子一生,所以不要植入他不行。学会把孩子的缺点当作优点来看待,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想七想八,说明孩子善于发散性思维,他是链接型人才
2.你要做孩子的伙伴而不是敌人,经常让孩子感到他对他人有贡献,他所做的事,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对父母是有贡献的,孩子会觉得我们是伙伴关系
9.要礼貌的和孩子说话,对孩子表示感谢,不要说伤害人格的话,建立他的归宿感和价值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