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平台做了一份调查,2019上半年仅三成白领成功跳槽,17%的人降薪跳槽,近六成职场人感受到了职场危机。
世界在变化,社会在进步,知识也不断在更新。我们现有的观念、知识、能力无时无刻不在“折旧”,每一个人都面临着与时代“脱节”,甚至被淘汰的风险。
有个段子说,当年BB机正火的时候有人去考BB机维修专业,结果还没毕业BB机就退出了市场。
时代淘汰你,连句“再见”都不会说。
面对新任务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中年职场人在工作岗位上,发现无法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感到了“本领恐慌”。而本领恐慌的三个原因,也正是最容易导致中年职场危机的三个问题:观念钝化、知识老化、能力弱化。
1.观念钝化
社会变化了,观念依旧,观念钝化则不想为。
我们公司有位同事,经常用故意压低声音故作深沉的对年轻人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仿佛是看透了人生的智者。也经常抱着“老司机”姿态自夸:“你怎么这么点小事都要学做这么久,我当时进公司没几天就全会了”。然而这位“啥都懂”的同事,今年44岁了连个小主管都没当上。
这类人通常喜欢站在有利于自己的一面来思考问题,而不是辩证的思考问题,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便于更好的自我安慰。
这类人大多都会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比别人都牛。
这类人大多喜欢拿以前的成就来暗示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时代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这类人从来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永远不知道自己还需要进步,他们的眼中,除了自己,谁都看不到。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无人满足于自己的财富,人人都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2.知识老化
科技进步了,知识依旧。知识老化则不善为。
白领圈子一度流行着“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的“知识折旧定律”。这个说法或许有点危言耸听了,但权威有资料显示,人们只有以每年6%到10%的速度更新知识、更新思路,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然而有些人不愿学。唐山36岁的收费员,每天机械式的流程然让她觉得只要会招手、微笑、收费、再见就可以了,以至于突然失去这份安慰的工作时,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十年寒窗苦读,十年职场苦渡。有多少人认为在学校和社会上已经经验满满,或是觉得以目前的工作状态来说,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再去吃学习这份苦了?
在古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四书五经中字数最少的《大学》只有1753字。最多的《左传》有196845字。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有22万8千多字,《简爱》有46万2千字。现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单凭看过的几本书,学过的几项基本技能,根本不足以支撑整个职场生涯。
有一部分中年人在度过了一段激烈竞争的职场动荡期,选择了长期呆在舒适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到了本应功成名就,岁月静好的年纪却突然爆发危机时,才发现自己退无可退,身后一片狼藉。
有些人是忘了学。中年职场人的一大问题就是把积累人脉看的太重要。殊不知天天搞的这些所谓人际关系,都是无效社交。
良性的人际关系通常都是强强联合,对别人有价值是建立两性人际关系的前提。自己没能力,光靠抱大腿,那你这所谓的人脉就是零。如果你自己能力超群,即便住在深山老林,照样有人去拜访你。
3.能力弱化
情况变化了,能力依旧,能力弱化则不能为。
人们大多都信奉一句话:“人越老越吃香。工作十年和工作一年的人比起来,经验更丰富,业务能力更高”。这句话看上去很有道理,可是生活才不会让你这么简单就看透。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一个工作十年的人跑去问老板,“我都有十年工作经验了,您为什么还是不给我升职加薪呢?”
老板回答说:“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呢,还是把一个工作经验用了十年?
我们大多数人在新进公司的第一年,基本上就能把岗位需要的各项基础技能学的差不多了,后面工作上手,熟能生巧之后,这些技能甚至能变成肌肉记忆一样,开始“自动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在职位不变的情况下,只用这些基础技能也能应付好长一段时间。这些人看上去很忙碌,很努力,但是这种重复积累的努力,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对个人成长、能力提高没有半点帮助。等遇到新问题,接到新任务时,当场傻了眼,不知道如何下手。自信满满的去参加升职竞聘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所谓的职场能力很低,自以为擅长的,别人也都会,根本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其实,避免中年职场危机最好的方法就是按需学习。定期检查大脑这台“机器”上哪里有磨损,哪里需要上油,及时进行查缺补漏、修复整理,才能有效的降低知识折旧率,提高核心竞争力。然而有些人道理都懂,却依然不能过好这一生。我们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心动嘴动,不如行动。看到这里,大家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些问题,该如何改进。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和我聊聊你的职场问题。
最后,祝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知识焦虑的年代,尽快治愈自己的“本领恐慌”,避免中年危机。如果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记得给我点赞鼓励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