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我们在文字中相遇。无论你是被标题“勾引”而来,还是在打发时间寻求些阅读快感。
这些都很棒,因为这就是文章应该完成的事情。
偶尔闲暇,我们的手指上下翻飞,在朋友圈里搜索着快乐。
标题不吸引人,直接略过;开头无聊,关掉,下一篇。
之前有位公众号作者朋友写出了几篇10w+,ta自己也搞不明白,“我本来没什么文采,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口水文,怎么就火了呢?”
最近我逐渐明白了,在公众号的圈子里,曲高所以和寡,我们是来半躺下随便翻翻,而非端坐在台下听一场报告。
那么传统作家在公众号领域就毫无建树吗?不一定。
几天前莫言老师开了公众号,瞬间关注量破百万,他不在这里连载长篇小说,而是用短视频和小文章和你随便聊聊自己的生活。
比如他说自己最近在读《聊斋志异》,还希望读者们把这本书当作案头常备,体会作者丰沛想象与人物微妙情感。
而如果汪曾祺老先生还在世,他的文章只要改个标题,也一定能被刷成爆文,就像这篇《端午的鸭蛋》: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一个‘吱’字便满口生津,饿了。
有人说,书分三种:思维(我们应如何思考、思考什么)、知识(具体领域的专业知识)、娱乐。
其实,公众号文章也可以分为三种:共鸣、实用、趣味。
越是孤独的社会,越需要共鸣。
或许你会在《高房价摧毁了80后的一切》里看到终日背负房贷,摸爬滚打的自己,作者替你说出了憋在心口的话,暂且长舒一口气。
或许你对《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中的观点深表赞同or严重怀疑,不过无论哪一种,你都可能转发+评论,借着作者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那些实用性极强的文章,比如打工人眼中的《这十个Excel技巧,让你早下班2个小时》,妈妈们眼中的《宝宝掉下床,第一件事千万不要做错》,这些文章或许正好戳到了一些你的小困扰,阅读+收藏的次数也不会少。
最后一种文章,不管是音乐健身还是笑话八卦,它们为创造快乐而生,就像饭后甜点,给生活增添那么一点滋味。
我是简书文章的读者,同时也是创作者。在刚刚起步时,曾经许下两个宏愿:文章要写一辈子、文章写给自己看。现在想想,写给自己看的是日记,文章写出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作家周晓枫老师说,“不能为了表面的‘美’,而脱离了内在的‘真’。”
现在自己简书里的几篇文章,都是我的真心表达,或许文笔还待磨炼,但未来探索不会停,期待你的鼓励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