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更(22)kate妈咪的春节日记(二):年三十,最喜庆

日更(22)kate妈咪的春节日记(二):年三十,最喜庆

作者: 阿蓬阿霞 | 来源:发表于2023-01-22 09:23 被阅读0次

过去对年三十的期盼,意味着这一天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现在对大年三十的期盼还是一样,阖家团圆,说话聊天,感受家人的温度和笑意,仿佛这一年才算是划上完美的句号。

只是,现在的人早已没有了对饱餐一顿美食的渴望,孩子们也不再对红包、爆竹和花花绿绿的新衣服感兴趣了。物质的丰富让人们感叹“每天都像在过年”,“年味没有以前浓了”,但还是在这个日子快要来时,心情就开心起来,回家的愿望就强烈起来。

从日历上看,新年假期是从年三十才开始的,但民间却早早的,就开始“忙年”了。

腊月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间称为“小年”,从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了。

在我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比如,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彝族称过年为“库史”。“库”是年或岁之意。

我是土家族,腊月二十三,土家族认为这一天是灶王爷的生日。一年来,灶王爷保佑农家的饮食安全,保佑庄稼人五谷丰登,所以应该受到尊重和供奉。

据资料记录:土家族祭灶的习俗自周朝就已经形成了,年年岁岁、家家户户都要供奉灶王爷。这一天,家家户户不推磨、不舂碓、不纺棉,也不放炮,以免惊动老鼠。当天晚上,人们点上香烛,送灶王爷上天庭。摆上供品,在灶锅中点一盏灯,焚香烧纸,感谢灶王爷一年来的保佑,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

在春节期间,土家族还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关于“年”,还有一种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非常凶猛,平时待在大山和大海里,每逢大年三十,它就出来糟蹋庄稼,伤及生命。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四处逃避。玉皇大帝见百姓遭受“年”的祸害,就派一位神仙下凡,指导人们过“年”,并告诉人们每逢大年三十要穿上红衣服,贴上红对联,燃放鞭炮,这样,“年”就不敢进屋,也不敢害人了。此外,为防止“年”的祸害,人们还必须守岁。后来,人间就太平了,时间一久,自然形成了过年的习俗。

土家族为了与过小年、过赶年区别开,就把大年三十称作“过大年”。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这一天有许多古老的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爆竹、守岁等。

年夜饭也称为“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共吃团圆饭。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 “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三十夜,对于无数人来说,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夜晚,也是一个属于人间喜乐的夜晚,这一夜的幸福 可以照亮一整年的路,温暖一辈子的心。

三十夜与初一凌晨交接之际时,自己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样一段文字——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感恩亲们的关注和陪伴!何其有幸,年岁并进!

祝福大家新年好运连连到,岁月幸福时时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22)kate妈咪的春节日记(二):年三十,最喜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rh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