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手工艺走进高校。
此次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旨在通过高校强大的学术理论资源和丰富的优秀人才资源,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通知》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内容包括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六个方面,为传统手工艺人走进高校提供保障。
1、课程建设。
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每门课程设置36个学时,2个学分。高校通过客座教授或服务购买的形式,组织各地民族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进入高校授课,并给予传统手工艺人们一定的报酬。
2、社团建设。
在高校组建2-3个校级的传承项目学生艺术/体育社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鼓励传统手工艺人与高校校级传承项目社团建立合作,如成立高校指定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基地,共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3、工作坊建设。
在高校建设1个以传承项目为主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工作坊,组织开展有关传承项目的系列主题活动和现场实践体验活动。聘请传统手工艺人进入高校,传授高校学子优秀传统技艺。
4、科学研究。
依托高校现有的研究机构或创建新的专业研究中心,加强以传承项目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鼓励传统手工艺人、艺术家、相关理论学术专家走进高校研究机构任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与路径。
5、辐射带动。
利用基地建设丰富的师资与课程资源,辐射带动当地3所左右的中小学校和1个社区,开展基于传承项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鼓励传统手工艺人走进高校、中小学、社区,让更多地人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技艺。
6、展示交流。
组织高校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充分展现传承项目的建设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与大师工作室、大师展等联合举办,创新交流方式,丰富交流内容,共享建设成果。
不仅如此,教育部还将对认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予以经费、课题、平台、政策上的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