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记者采访球王贝利,大意是这样的:
问:“您一生在足球场上进了若干的球,您认为哪一个进球是最漂亮的?”
答:“下一个!”
好一个绝妙的回答,充分体现了球王的虚怀若谷和自我突破......
而对于工作,若提出类似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蜜汁坚信最好的offer永远是下一个。
然而真是这样吗?
① 你就是工作的用户
对工作这个客体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最直接的第一手客户。如何确定这份工作能否满足自我内心需求,我想最重要的是身为用户的我们,必须直面两个问题:
001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工作?
002 为此该如何努力?
《穿Prada的女王》里初入职场的清新女生、单纯的菜鸟Andrea Sachs ,机缘巧合来到顶级服装杂志社给“女王”当助理,虽然历经每天没日没夜地干活,服侍“女王”,稍有差池马上被骂得狗血淋头等各种磨难,但她意识到在“女王”手下工作,是让自己离编辑梦想更进一步的捷径,而且她深信“假如她能在女王手下顺利干完一年,那天底下就没有她干不了的媒体工作”。
所以Andrea 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得过且过,不为工作而改变自己,到后来主动换上了在时尚圈子里的衣服,完美地完成着她的工作;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最后成为了一个出色的职场与时尚的达人。
尽管Andrea最后发现自己其实不喜欢这样的工作节奏。最后,她离开了“女王”,回归了爱情与亲情。但她的用心付出也换来了女王的亲笔推荐信,因为Andrea无论什么坚持还是放弃,都是从内心需求出发——想要成为女王的合格助理,那就咬紧牙关,扛住所有;想要寻回失落的幸福,那就头发甩甩,大步向前。
工作只是平台,真正成就你的还是你自己。所以关注自我内心需求,这才是根本,切忌本末倒置!
② 价值由你来创造
若经过正视自己内心需求,确定要在这个岗位上“抛头颅、洒热血”,那么请努力创造价值,让热血洒得更有意义!
001 最重要的价值从何而来?——抓住用户核心需求
我想通过工作积攒更多财富,赢得更多尊重,让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要实现这些价值,该怎么做呢?
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要做到脱颖而出,就必须在领域内成为佼佼者。因此,你应该选择那些比较小的领域。宁可过小,也不能大,因为在一个小领域里集中发展更容易。
比如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PPT,那么你可以专注PPT领域,成为部门无可替代的PPT高手,同时也可以主动帮助其他部门制作PPT,努力扩大规模,成为全功公司的PPT高手,或者学习和PPT具备关联性的海报设计,继而同时成为部门的海报设计牛人。
好PPT和好演讲口才更配,所以为了更好地展示你的PPT,你可以选择和口才能力强的同事合作,开启双赢局面。
只有紧盯对用户来说最重要的价值,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占领小领域-扩大规模-合作式垄断),就能收获无与伦比的价值。
002 我可以做得更好吗?—— 没法创新就求改进
要提出全新的东西,在哪个领域、哪个时代都是很困难的。
如果我们没有前无古人的创意,不妨想想现有的东西存在什么问题,并想尽办法去改进。
发明洗碗机的人是心疼盘子总被打破的餐厅老板,发明棉签的人是看不惯妻子只能用牙签+棉花给孩子掏耳朵的丈夫……
在事业上,你不一定要在你从事的领域有所创新,只要你能改进一点点。
在个人管理上,你不一定要和所有的潜在竞争对手完全不同,只要在核心竞争力上比别人多出一点点。
而常常是这一点点,让你决胜千里。
③ 最好的offer是下一个?你甘心吗?
主动出击担心“一失足成千古恨”,原地防守又恐“把机会拱手让给别人”。于是成日在“闭不了嘴,又滚不了蛋”的状态里混日子的人不在少数。
当看到别人因把握机会而“扶摇直上九万里”时,会心酸埋汰:“果然下一个offer是最好的,如果当初我也能勇敢一点就好了!”
人生当有清零的智慧与勇气,然而清零并不代表轻易离职,也可以在现有岗位上定位内心需求后,追求自身价值。
所以若对目前的工作心生倦怠时,不要动不动就拿“最好的offer永远是下一个”迷惑怂恿自己,而应摸着良心,清醒拷问自己:如果我为下一个offer,放弃现在,我有不甘心吗?若答案肯定,那不甘心的原因是什么?是自己过紧地拥抱了曾经的光荣,以致没有多余的手来打拼更美好的未来?还是自己墨守陈规,活在过往,以致没能意识到已被社会悄悄淘汰?
毕竟再好的工作也有400次想辞职,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预演彩排。
如同产品、感情需要经营,工作也一样。
若你能关注内心需求,追求自我价值,清零过往荣誉,为公司、老板、同事提供价值,自己必定也能从中受益。
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