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咸阳市窑店镇三义村北(关中地区渭河北部咸阳原)有两座东西并列的高大封土堆,这就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及吕后的陵墓——长陵。
古代帝王在自己登基时就会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不仅关系到帝王的个人享受,也巩固政权的手段,帝陵体现的是一个国家雄壮的国力,既是一种夸耀也是一种震慑。而以性格复杂、手段强硬著称的刘邦在自己的陵墓上却留下了大量难以揣度的谜团。
谜团一:“长陵”的名称从何而来?
长陵又名长山,与当地古名“长平”或“长平坂”有关。而在古代汉语中“长(cháng)通长(zhǎng),长(zhǎng)者尊长(zhǎng)也”,刘邦贵为开国君主,其陵曰长,合情合理。
谜团二:为什么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在前朝国都宫阙之畔?
刘邦认为将陵墓修建在秦咸阳宫废墟之畔在经济上可能有三大好处:一是项羽一把火烧了前朝的宫殿,正好腾空了咸阳原节省了大笔拆迁费用;二是咸阳宫规模空前,大火不可能将所有建筑材料烧毁,还有很多能够使用的材料可供营建长陵之用,如此一来,长陵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费用大大降低,有效减轻了国家负担;三是可以通过渭桥将咸阳原与长安城连成一个整体,从咸阳原上搜寻到的物资与建材不仅可供长陵的营造使用,还可以通过渭桥送入长安城支援未央宫的营建。经济难题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解决,这也是长陵选址的重要原因。
谜团三:为什么要驱动千万人为自己守护陵墓?
长陵不仅仅是一座帝陵,更将成为维护王朝政治稳定的屏障。长陵以北的地方刘邦营建了一个叫“长陵邑”的县级行政单位,作为特殊行政区为自己守护陵园。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羸弱、政局不稳,刘邦为了消除地方势力和军事集团的威胁,借营建长陵邑命关东贵族和豪强迁徙到关中来以充盈长陵邑的人口,同时对其施以安抚怀柔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劳动力从关东转移到了京师地区,这使得人力资源几近枯竭的关中地区人口激增、经济迅速增长。长陵邑的营建还有着一个很重要的军事战略作用就是阻挡北方匈奴南下,因此长陵邑也成了长安的北方哨卡。
一座帝陵的修建有着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的部署,这足以证明了刘邦的深谋远虑和智慧。长陵作为西汉开国的第一座帝陵对于西汉来说意义非凡,当然如果对这座帝陵其他谜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查找相关的纪录片或者资料进行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