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首日封,是同事的老公刘大哥送给我的。
同事小向(化名),是个善良、认真的人,和她合作过的人都非常喜欢她、信任她。我们在一个单位快二十年了,虽然工作交集不多,因为喜欢读书,常互相交流推荐书籍,也算相谈甚欢。交谈中得知,小向是家里的独生女儿,父母都是医生,丈夫是军人,女儿考上医科大学,一切本因皆大欢喜的。可是前几年丈夫突然病倒,小脑病变,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虽然是在职时病倒,医疗费用都能报销,但是照顾病人和家庭、工作的压力全部到了她一个人身上,那一年,她女儿高考,搞得她一下子憔悴了不少。
女儿在医科大学五年,还要考研。小向每天依旧从容地工作,照顾病榻的丈夫,还有日渐年迈、经常住院的父母,不知道她是怎样协调这些事情的,从没听她抱怨家人拖累她,叹口气“唉……”然后一切都在继续。
小向的丈夫刘大哥(化名)最近三年多,他身体好多了,不仅完全能自理,还喜欢上集邮,自己设计“首日封”,各种纪念日他都兴致勃勃地做“首日封”,盖上邮局的纪念章。去年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我正好去找小向,看见她丈夫刘大哥的“首日封”就称赞了一下,刘大哥开心地送给我两张,我们顺便就聊起了战争,我才知道:刘大哥是上过战场的军人,当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是小钢炮手,在步兵阵地后面就是他们的战场。他给我讲起当年的硝烟弥漫,讲起血肉横飞的阵地,讲起潮湿闷热的猫耳洞生活,想起牺牲的和活着的战友,无比感慨。交谈中得知,他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一只眼睛因伤几乎失明,脑部因此受过伤。原来他的病是战场受伤引起的,他是真正为国流血的英雄!我问刘大哥,初上战场,是否害怕?他说:刚上前线,写遗书、剃光头、在各自衣服里面写上个人资料(以便确认遗体),的确有些害怕,但是战斗一打响,枪炮声响起后,就什么都忘了,打仗,站岗都需要动脑子的,敌人很狡猾,处处都要集中脑力和体力。完全顾不上害怕了。说起这些,刘大哥目光深邃,神态坚定,似乎又看见了当年的场景……
我立刻理解了,小向为什么这样无怨地照顾他多年从没抱怨过,战争不是他的选择,作为军人他能义无反顾,作为他的家人也要义无反顾。
上个月,小向突然请了一个月的长假,后来得知,她家刘大哥住院了,因疫情原因,医院陪护经核酸检测后不能离开医院,她只能请长假了。我打电话询问小向,得知刘大哥胆管发现肿瘤,虽然做了手术,情况不容乐观,长期的用药和各自检查治疗,他身体其他脏器都受到影响。小向的一句话:“唉,就这样慢慢靠着吧……”无奈和无助,不敢再想下去了。
今天下午,得知刘大哥住进了ICU病房,小向依旧在医院陪伴着。
下班路上,看着在星星点点的路灯中匆匆往来的行人,再看看夜空中闪烁的星光,生命是天空中陨落的流星,还是人间的星星将飞向天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