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笔记5
沟通技巧最为缺失
根据我的观察,那些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失败了的父母,大部分都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他们也都拥有积极的生活姿态,他们最缺乏的,就是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这些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一心希望孩子的心灵能健康成长,时刻提防着孩子的思想出问题,比如骄傲自满啊,爱慕虚荣啊,好逸恶劳啊,等等,所以他们常常要说一些狠话,让孩子戒掉骄傲的脾气、爱慕虚荣的心理,服从父母的权威,做一个中规中矩的小绵羊。
可实际上,父母的如此狠话,效果却往往是适得其反的,更严重的是,由于父母对孩子内心情感的漠视和扼杀,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多多。亲子沟通如果长期有障碍,孩子便会慢慢向父母关闭心灵之门,那家庭教育就很难发挥作用了。
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
(1)父母以自我为中心,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缺乏同理心。
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子,是很难在洗手这样的小问题上做到仔细而耐心的。更何况,妈妈并不知道儿子是不是真的洗干净了手,要求孩子再洗一次,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孩子自然厌烦无比,慢慢地就把眉头锁了起来,嘴巴闭了起来。
(2)思想差异导致沟通困难。
怎么评价孩子的画?大人通常按自己的眼光和理解来评价,说这画的技法怎么样,画得像不像,等等,而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来评价,这会严重导致沟通障碍。评价孩子的画,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符合孩子的心理,是否能表达孩子的想象等。孩子的画一定是稚嫩的、天真的,甚至是生涩,笨拙的。只要孩子画得开心,画画的行为就应该值得肯定和嘉奖。
当我们有了孩子以后,我们一定要学会蹲下身来,通过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同时我们还要多方学习,努力了解孩子的心智发展轨迹,做孩子的知心人。
(3)不注意沟通环境和方式的选择。
一个父亲正一边沿着跑道走,一边咆哮着,厉声训斥跟在身后的儿子。可怜那个儿子,差不多有父亲那么高了,却佝偻着,耷拉着脑袋,脸色白得像纸。
我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忍不住冲上前去,对那父亲说:“他是你亲儿子吗?你当着这么多人骂他,是要故意毁了他的自尊心吧!你看看你儿子,都快被你骂成一个小爬虫啦!”
生活中,这样的爸爸妈妈并不在少数:不分场合、时间和地点,也不考虑孩子当下的心境,只要是孩子把自己惹火了,则想骂就骂,想说就说。
可实际上,孩子对我们来说比同事或亲友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更何况孩子的心灵更加脆弱,更加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我认为,和孩子沟通,更是特别要注意场合和时机!
而那些父母总是用商量、征询的口吻来沟通的孩子,那些愿望和要求总是被爸爸妈妈认真对待的孩子,那些内心的敏感和脆弱总是能受到爸爸妈妈小心呵护的孩子,则个个腰杆挺,脸色红润,神态自信而平静,神情间显示着充分的安全感。
(4)沟通的功利性过强。
爸爸妈妈在亲子沟通中所表现出来的极端功利性,令孩子感受不到父爱母爱,亲子沟通自然也难以奏效。
(5)父母言行不一,令孩子产生心理偏见。
心理偏见是亲子沟通中的一个巨大的障碍。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认定自己的孩子调皮顽劣,不严加管教不行,那他在和孩子沟通时就会本能地采取高压的沟通方法。同样,如果爸爸妈妈不能在孩子面前做到言行一致,那孩子也会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产生心理偏见,会本能地对爸爸妈妈的教育产生强烈的抵触。
一旦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心理偏见,那父母的教育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
我特别相信言行一致、言传身教的作用,相信父母是孩子的最有力的模范和榜样。
而是要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
做人就是要勤奋,做人就是要有梦想,做人就是要为梦想去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