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好剧,听了一些访谈,都给我一些启迪,我想慢慢把它们写出来,要感谢日更,让我这个懒人讲思想付诸文字而得以保留。
今天,想聊聊题目这句话——先成为别人,才能做自己。
看了韩剧《人间失格》,不论从演员,还是摄影语言都很喜欢,其中许多值得探讨的细节,一次次打动我。
题目这句话就是从女主旁白中摘取的。她一直是职场女性,忙碌而充实,似乎有了职场地位也就有了一切,包括金钱、爱情。
她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被一位作者坑了,让她这个出版编辑不得不主动辞职,失去职业的同时,也失去了肚子里5个月的孩子。
失去一切,应该回家疗伤,偏偏她把所有苦果自己吞下,一面应付着老公和婆婆,一面应付着爱她的爸爸,而自己始终在低潮徘徊,甚至想一死了之。
旁白也是她遗属的一部分,叙述了她认为她的未来应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一个孩子,出一本书,即便这本书被放在书店的角落也没关系,但时值当时,她什么也做成。
她努力去争取的,都是别人拥有的,她希望证明自己的,也是别人拥有的,这让她很无力。
是的,就是这样的小事让她活不下去,想一走了之。
真的要先成为别人,才能做自己么?她到底在期待些什么呢?说到底,她是在用别人的价值观匡自己。
她无限放大了成果,却忽略了促使大家拥有这些成就、地位、家庭的必然条件和偶然条件。
一个衣食无忧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拥有富足的生活。一个生活困苦的孩子想要跳出阶层,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剧中,女主是单亲家庭,父亲职业不明,晚年捡拾破烂为生,可见,女主上了大学有了出版社的工作,已然是爸爸的骄傲。
但那仅限于爸爸的认知,在女主脑海中还可以走得更高更远更广阔。可是怎么就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再无反驳之力了呢。
没有工作的她不得不低头去寻找保洁员的工作。一双写文字的手,最终回归了洗洗涮涮。
在一个社会地位鲜明的地方,从光鲜的组长跌落到打扫的,大妈,如同从高处跌落湖底,让人喘不动气。
把希望付诸在外,希望成为别人,标榜自己也可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扭曲的,也必然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成为自己,不论自己多么不堪,自己是真实的,接纳并认同,就将自己稳定在当下这个状态之中。
想要改变,至少不要节节败退,就会有更多前进的可能。
已在否定或者逃避,只能让现在的自己更加不堪。
我也曾经希望成为谁,现在不会了,我做自己就很好,我就是我,现在是我,未来是我,无可替代的我,我深爱“我”,我能陪伴的也只能是“我”,这些道理明白了,生活也就去掉了滤镜,回归了真实。
做真实的自己,笨拙且洒脱,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