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六月,高考就拉开了序幕,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还是令我想起那年陪儿子高考的情形。
对儿子来说,高考好像是人生中的一个起点;对我们而言,经历了高考的儿子从此将独自踏上他的人生旅程,与我们渐行渐远,心中不舍,这段陪伴的日子显得尤为珍贵。
进入高三,学习日渐繁忙起来。因为每日往返学校路上需要近3个小时,遇上堵车更是堵心。为了减少上学途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高三第二个学期,我们索性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
房子不大,收拾得整洁利索。据说,房东老奶奶去澳大利亚陪孙子读大学了。澳大利亚大学的学习非常紧张,无暇顾及自己的日常生活,奶奶心疼孙子,漂洋过海去陪读。相比之下,我这个妈妈有点不称职。于是,高考前半个月,我请了假,陪儿子一起住在出租屋,迎战高考。
考前的日子紧张有序,想必学校班级的黑板上每天都在写下倒计时的日子,弦绷得紧紧的,回到家就得放松放松,不要再制造紧张的气氛了。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营养跟得上,吃好,睡好,休息好,每天乐此不疲地做各种营养餐来保证高考冲刺的体力。
早上,从阳台目送儿子精神抖擞地走进校园,然后我也开始自己的学习。晚上,吃过晚饭,儿子开始做老师布置的习题,习题做完看一会电视。我靠床躺着,翻翻南怀瑾的书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有时候,晚上吃得过饱,我们母子俩就出门散散步,聊聊理想,到附近八佰伴的书店翻翻书。夜晚的街上很安静并不嘈杂,霓虹灯闪烁,微风徐徐,夜色很美。
临考前,因为考点离家有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孩子他爸特意开着车提前去考场“预演”了一遍,掐好了往返的时间。临到考试那天,坐在车里明显感觉到他的紧张,平常开车横冲直撞的老司机,那几天车开得异常的小心翼翼,唯恐一个颠簸脑子就“啪”地一声给震坏了。
而我,好没出息,紧张得要窒息一般,在考场的大门前见到送考的班主任时,竟然激动得有些失态,仿佛在战场上见到亲人。隔着铁栏杆,目送着孩子们走进考场,久久不愿离去,仿佛在等待一声发令枪响,一颗焦灼的心实在是无处安放,就和另一位陪考的妈妈一道去了附近的教堂,直到好心的牧师帮我们祷告了一番,忐忑不安的心才安顿下来。
想起自己也曾经历过高考,当年是到马路对面的二中去考试的,那时候的高考安排在炎热的七月,夏蝉已经开始鼓噪。考场的大门外,聚集着等待进考场的考生,看不到送考的老师,也看不到陪考的家长。那年高考的时候,父亲正在外地做安装项目为我挣学费呢(他好像已经胸有成竹就等攒学费了)。家里没人做饭,更谈不上营养餐了。
多年前听说过“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传奇故事,如果把高考比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年的他选择了转身。据说多年后他的儿子也是同样的选择。父子俩都活在童话的世界,绝对算得上是另类。我不能评判他们的选择,心想,如果不过独木桥,选择那条少有人走的路,路上肯定是布满荆棘的,唯有披荆斩棘,迎接考验才能趟出一条路来。人生的考试无处不在啊。
虽然现在不参加高考已经算不上稀罕事。选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宽容。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甚至直接在初高中阶段就去国外留学了;经济条件不好的,则早早跟着村里人的脚步出门打工,说不定摸爬滚打几年也能混进福布斯排行榜。但是,这根高考的独木桥也同样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励志青年,我们一起走过的高考岁月永远值得怀念。
于2021年7月3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