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女孩上四年级。国庆节那天,学堂程老师打来电话,说她要学作文。语气很着急,希望我立刻赶过去。那天假期,无事,换了衣服,匆匆往学堂赶,给孩子上第一次课。
这女孩不漂亮,有点天生斜视。看人时,目光斜向一边。从身形看,她像妈妈,骨架很大。在学堂,她围着父母,安静地等我,简单的寒暄后,我们一起进了教室。
国庆那几天,放假,课连续上。我除了现场带她写作文,还偶尔讲讲技巧。这孩子愿意写,只是语言不优美,确切说太白话。没有加工和精炼。结构方面,像流水帐,没有重点,不够清晰。四年级的孩子,这种情况也普遍,我没放心上。
一个月后,我发现了问题——阅读。这孩子不喜欢阅读,哪怕最简单的,三年级的,都不愿意读。她说读不懂,其实是逃避。读着读着,提出其他问题,旨在打断我,逃避阅读。我很头疼,这如何是好?
有次,学校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是我家像动物园。仔细观察爸妈的性格,比成相似的小动物。这孩子非要写妈妈像母猪,喜欢吃和睡,很懒。在她的眼里,妈妈仿佛没有优点,无论我如何引导,她始终坚持妈妈没有优点。
“你上各种辅导班,谁送?家里的家务活,谁干?”我提了这些问题,她说是妈妈做。
“那就行了,妈妈送你,表明爱。妈妈干家务,表明勤快。”我这样慢慢引导,她有了动摇,同意写妈妈这些优点。
终于,她妥协了。所写的习作,源于生活,而又些许高于生活了。
我还告诉她,要看见生活中的美好。我读我喜欢的小说《万物有灵且美时》给她听。她总是一次次打断我,提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旨在排斥和不愿听。
我只能再换书本,兴趣很关键。
就这样给她上课,有时一周一次,一时一周两次。
我不想一周两次。一节课不便宜,课上得多,效果若不明显,家长肯定有意见。
学习这回事,孩子自身很关键。
后来,她们考试了。那天上课,我们一起找教室,她跟在我后面,不停地说,她进步了,考了94.5分。她还说,老师夸她了,进步很明显。
我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谢天谢了,一方面她根本没提高。我明白,这次是运气,下次真的不一定。
教育是良心活。孩子总是不提高,我心里早想放弃。程老师说,家长和孩子都认可你,半途换老师,不好交待,一直拖到了现在。
女孩和我越越梳洗。她告诉我,她眼斜是天生的。过段时间,爸爸带她去上海,约了一位名医,动手术矫正。女孩的话让我感动,这是她的隐私,她却能告诉我。
这段时间,我还是带她写作文,然后再修改,再打印给她。这种教学方法,锻炼了我的笔头,但真正能锻炼孩子的地方还是太少。
我离开教学一线太久了。我所在的学校,全是大孩子,没有小孩子可教。这种小学生的教学经验,全部源于课外辅导,这事说起来挺惭愧。
为了带好这孩子,我四处寻书。最后买了一本,何捷写的,内容很简单,从段落训练开始,以童话对话展示技巧。女孩特别喜欢。我拿出这本书时,她自己静静地坐在那儿,仔细翻看。
看到课后的练习,她拿起笔,主动在黑板上写了起来。后来,她让她爸爸给她买一一套,在家慢慢训练。
昨天,我终于看到了一点希望。她愿意做阅读题了。我打开电脑,翻出四年级课外的配套阅读,我读,她听。我时刻观察她的表现,她惯用的伎俩是“打岔”。每次,我课讲到关键点,她总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打断我的讲课。然后扯到别的话题上。
再后来,我发现孩子喜欢神话。这是好事,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后面的课,我想加些神话或童话,让孩子带着兴趣学作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