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中的大学问

《老子》中的大学问

作者: 慕清寒 | 来源:发表于2023-11-03 22:16 被阅读0次

    300多年前,关学大师冯从吾曾经说过,世间所有的学问综合起来,其实用三句话就可以概括,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第一句:存点好心

    第二句:行些好事

    第三句:做个好人

    做好人,存好心,做好事!

    做个好人,是人生的最终目的。生活在世上的人,千千万,为什么一定要做个好人?为什么没有人立志做个坏人?哪怕世界上最穷凶极恶的罪犯,不管价值观有多么的扭曲不堪,他们依然认为自己是个好人,或者曾经希望自己做个好人。做个好人,并不是说有多么大的直接好处。之所以想做个好人,是因为,只有做个好人,才能达到“心正、身安、魂梦稳”的境地。这一点,中国人表现尤为明显。中国人,很奇怪,很少有统一信奉的宗教。有人信佛教,有人信道教,有人信祖先,还有人居然信金钱的……信仰,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讲究。如果要问,什么才是中国人统一相信的东西呢?那就是,所有中国人都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平生不做亏心事,不怕夜半鬼敲门”。不管何时何地,中国人始终都会相信,做个好人才是人这一辈子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做个好人,至少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

    做个好人容易么?显然不容易,如果做个好人容易的话,就没有人把做个好人作为最高目标了。人总是喜欢把自己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作为自己的目标。

    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好人呢?

    大家都知道,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诸侯争霸,战争频仍;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国家分裂,民不聊生;

    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当中,自然而然投射到老子心中的愿望是渴望和平统一,社会运转井然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能够拯救黎民于水火的人,能够止息诸侯纷争的人,能够遵守社会秩序的人,在老子眼中都是好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老子在书中经常提到的圣人、上士、君子都是好人。

    那么,做个好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存点好心,就是做个好人的条件,或者说是标准。存点好心,是想做个好人必须要求具备的价值观和底层逻辑。否则,想做个好人就是不成立的,就是一句空话,至少不会成为人们公认的好人。

    《道德经》中,老子向人们陈述的道包括天道和人道。所谓天道,就是天地的运行规律和法则,不受任何主观人为因素的左右;所谓人道,则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法则、做人法则。通篇论述的道,不管是天道,还是人道,其实,就是希望人们能够遵循天道的法则行人道之事。这就是做个好人所需要遵循的标准和法则,存点好心。

    有了目标,有了标准,剩下的就是按照道的法则落地执行的事情了,就是《道德经》中讲的比较多的“德”。志向再怎么高远,标准再怎么严格和轨道,更重要的还是要切实的去做。只有将心中存有的好心,落实到实际的事件当中,才能实现好人的目标。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

    行些好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中的大学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zn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