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刘斌彦老师和刘岱之间的交谈,发现老人博古通今,才学多识。农村偏远的环境,埋没了老人,使他无处施展才华,在村里默默无闻,忍受着岁月的冷漠与煎熬。中午吃饭时,基本上都是刘斌彦老师和刘岱老人俩人在交谈。在他们交谈当中,我逐渐发现刘岱老人身上有一种特殊气质,这是一种优雅的气质,是一种从内而外释放出来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自然流溢。
我想,当年曹雪芹写文学巨著“红楼梦”时,也是年老体衰,家道中落,在贫困交集中顽强的写出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吗?如果当时有谁见过曹雪芹,说不定他的形象和眼前的刘岱老人没啥区别。据刘岱老人讲,由于他贫穷,没有文凭,很多向有关部门提出的建议,石沉大海,无人过问,有关很多历史文物方面的问题,他去反应,却无人接待理会。现在身体又不好,只靠写写画画,打发时间,只有少数村里学习文科的孩子,经常到刘岱老人家里要求补习一些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满腹的学问无处施展,自己又终生未娶,无儿无女,一生的才华只好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在刘岱工作室但他并不发牢骚,很豁然的对待现实,这就是一种品德,一种修养,有多少高手在民间,埋没在偏乡僻壤之中不为世人所知,既然我这次偶然遇上了,为什么不去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呢?老人岁数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再不抓紧时间为他做一番实事,恐怕就来不及了。所以就有了前面提到过的电视采访,现在呼市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善岱镇,善岱有个保同河村,保同河有个老人叫刘岱。
游客在敬老院观看刘岱作品宣传内蒙古电视台报道了刘岱老人后,老人的生平事迹很快传播开来,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新闻人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来到“幸福院”都要到“刘岱工作室”拜访刘岱老人,现在他终于有机会向各界人士讲解土默特地区的历史,善岱镇的历史变迁,介绍他自己的各种书画作品,在旅游旺季也是忙的不亦乐乎,老人也乐在其中。
保同河养老院也受的社会关注刘岱老人现在日子过的很愉快,目前他正在整理校对他的长篇小说“危芦梦”的最后定稿工作,可喜的是有一家呼市企业,出资帮助他出版印刷他的小说“危芦梦”和一些其它作品。
刘岱“危芦梦”初稿2018年还有人慕名采访刘岱老人,我在浏览网页时,看的了有关刘岱的报道。下面这段文章是从网上截的图“访刘岱”一文的一小部分。
截图和文字来自美篇
而今的刘岱老人,和我初次见到他时真是判若两人,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毕生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读书怎么可能是“不务正业呢?”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上的收获要比物质收获更有意义,小有名气后的刘岱老人,待人接物还是原来的老样子,仍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一个有思想和修养的人,一个内心藏着盛大德行的人,一个不为名利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这样的人,外表却看起来似乎很愚笨无知《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的一句名言“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刘岱虽然不是商人,但用在老人身上倒也很贴切。
成名后的刘岱下图是2015初次见到时的刘岱,那年他77岁,那一道道皱纹如刀刻在脸上,清晰而又硬朗,老人如深渊的眼睛幽深而又平静,记录着老人的过去和沧桑。两鬓经过时间的风化已然花白,饱经沧桑的身体也被岁月压弯了腰,安详的脸上透出的是艰辛,而深邃的眼中,显现出的是难言的忧伤。
2015年77岁时的刘岱下面这张照片是2018年已80岁高龄的刘岱,和2015年时比,判若两人。刘岱幼年丧母,童年丧父,1971年33岁时,蒙受莫须有的“反革命”罪名锒铛入狱近一年,历经生活的各种磨难,在农村贫穷的环境中,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始终与书为伴,度过了自己人生一段最心酸的岁月,终于迎来改革开后的美好时光!天道酬勤 有志者事竟成!1986年在48岁时,平反昭雪14后,被安排到旗文化馆当了一名国家正式职员。
2018年80岁的刘岱老人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对于保同河人来说,是一件宝贵的财富,值得村民好好地珍惜。人生苦短,岁月匆匆,人生一世,无论欢乐与痛苦,都如流水,该过去的终归要过去,但老人为社会留下的那份宝贵文化财富,那份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继续弘扬中华文明的博大精髓,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
刘岱的情况是工业大学的索广宏教授(索广宏教授也是刘斌彦老师的学生)告知了远在北京的刘斌彦老师,他也为刘岱感到高兴,看到老朋友现在的情况,得知他生活和经济方面的改善,刘斌彦老师从内心由衷的深感欣慰,我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这一生,唯一值得自豪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祝愿刘岱老人健康长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