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

作者: 46fdc45388ac | 来源:发表于2017-11-30 21:14 被阅读14次

最近在听《开卷八分钟》,中午吃饭的时候,每天大概听四十多分钟。

蛮有意思的读书漫谈节目,是通过梁文道一篇反驳罗振宇的文章接触到的,感觉与罗振宇所宣扬的“帮你读书”不同,开卷更多侧重在介绍书籍背景、相关知识以及评论书籍。挺久没关注《罗辑思维》,从以前的印象来说感觉罗更侧重的是呈现作者解读出的书本的精华观点。

最近知乎有挺多问答在抨击《罗辑思维》的,我没法完全认同。罗和真正的读书其实是两码事,罗的作用在于呈现观点,很多人其实是抱着自我提升的目的在读罗,对于自我提升而言,我是觉得唯有自己苦思、苦读以及自我训练。知乎的部分戾气来源于回答者往往需要呈现一个特定观点才能收割认同,呈现一个特定观点有时候就意味着否定其他(推测更有甚者是先揣摩主流风向再用语言推波助澜。这种功利化方式可以收割认同但实际没什么营养和价值)。我是觉得很多事情或问题真没法只用一个结论描述,真理只存在于局部环境,而界定局部环境就要说清楚条件。(虽然这种思维真的很太极 ~~~~ or  中庸 囧囧囧囧~~~~)

今天读的一个开卷挺有意思的,《delaying the real world》,书本身是讲国外的一些大学生不计回报参与社会或公益活动的行为。在很多渠道都会接触到发达国家这种,而且也有很多毕业后先旅行再工作的,以前是没怎么想,只觉得是个体的奇特思维。听书时想想,感觉这更像是教育的一个环节。一般接触的成长,是身体随着年岁的成长(通过自然生长达成)以及思维的成长(通过教育达成),貌似是缺少了一个心智成长的环节。什么是心智成长呢?我觉得是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于社会认知的一个过程。心智成长也是伴随人成长的一个全过程,不同遭遇不同环节的人成长程度不一样,它未被单独抽离,所以也就造就了很多人虽然年龄不小,专业技能也有,但心智却不成熟。个人觉得心智成长的这个环节,对于学业和事业压力越来越重,越来越没有时间思考自我的现代人而言是越来越重要的。我所理解的毕业后先不考虑生存压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旅游或其他,正是给自己足够多的时间真正跟随内心以及思考自我,正是心智成长的一个环节。

现实感触到的是,人与人真的没有那么多的差别,差别的点有时候并非在于现实或专业技能,心智以及自我定位同样造就差别。

相关文章

  • 虎年杂说

    虎,林中之王,猛兽也! 多年前,我写过《马年杂说》、《羊年杂说》、《龙年杂说》,可惜大多已经遗失了。 去年写过《牛...

  • 《3D打印古籍》:艾子杂说(一)

    《艾子杂说》全称为《东坡居士艾子杂说》,据传为北宋文学家苏轼撰,共三十九则。《艾子杂说》与一般的笑话集或寓言集不同...

  • 杂说

    由于胜利油田的成立,姥姥、姥爷两个地地道道的湖北人留在了山东,所以他们的三个女儿也在山东安家留在了山东。 ...

  • 杂说

    丛说懒是什么原因,因为你太勤劳了,你勤劳的地方是在大脑,你有太多的想法,你对自己有太多的期盼,所以,当大脑太勤...

  • 杂说

    最近身体出了一些状况,各种难受不爽围绕一身,虽然没有住院医疗,不过显然比通常的病痛难受很多,于是每天都感受到煎熬和...

  • 杂说

    懵懂的大一生活已经过去一半了,现在逐渐适应了后的我们开始放肆自己。逃课,睡觉,玩游戏,好像又回到那个堕落的...

  • 杂说

    或许 选择一段爱情 就要背负一部分的别离 人 都是有感情 会吃醋的神奇物种 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了经久不息的话题 我小...

  • 杂说

    今天下了差不多一天的雨,会议结束后就回家办公了。 跟朋友聊到在社会上,遇到什么人都有。比较典型的就是三八二十七的人...

  • 杂说

    命啸无人啸,含娇何处娇。 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 靡靡春风至,微微春露轻。 可惜关山月,还成无用明。

  • 杂说

    不知为何,脑海里闪出萧山机场,然后听着《再见二丁目》,随着这忧伤的旋律伤情。 好久不怒、最近一次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eb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