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想要从执念中解脱,你需要找到自己的"隐藏动机"

想要从执念中解脱,你需要找到自己的"隐藏动机"

作者: 释续祥 | 来源:发表于2018-01-13 21:57 被阅读290次

    每个人都有执念,每个人也都不同程度的想要摆脱执念。

    执念令人痛苦的地方就在于:明知这件事情不可为,却总还是抑制不住的想要“为之”。

    我们一般把执念重的原因归结为;“重感情”、“偏执”、“脑子轴”等模糊的概念,但其实在我看来,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隐藏动机”。

    1.隐藏动机是什么?

    自古以来,人们对“动机”的研究与争执就从未停止过,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正在做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一般来说,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在我看来,动机是隐藏的、模糊的、幽深的,既有意识层面之上的,也有意识层面之下的。

    意识之上的动机大多数都能够被我们所觉察、控制,但意识层面之下的动机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控制着我们。

    主宰人们行动的是各种动机与隐藏动机不同程度的联台,而不是我们一般以为的那样,是一个单一的原始的最重要的动机去主宰我们的行动。

    我们的行为是多种动机复杂交互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隐藏动机往往才是我们行为的“真实目的”,与表层可见的动机相比,隐藏动机对我们身体和头脑的支配权要大得多。

    但是人类自我合理化的本能却会导致我们无法认清自己的“隐藏动机”。

    2.什么是自我合理化?

    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人人都有需求,但是资源却总是有限的,无论是食物、金钱、物品、异性等有形的资源,还是社会地位(尊重)、优越感等无形的资源,都注定有大部分是掌握在金字塔顶尖的少数人手里。

    人们为了这些资源只能不停的陷入零和博弈中,彼此争斗,而彼此争斗的手段从最初的兵戎相见,到今天的政治贸易,其操作方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已经从相互杀伐变成了相互欺骗。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而要想欺骗别人,我们先要骗过自己,一方面是为了自我的尊严感和内心的平衡感,避免认知失调和心理扭曲,另一方面,自己入戏,观众才能入戏——人会掩藏自己的真正动机,表演另一种动机给别人看,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欺骗资源的目的。

    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合理化”

    人总是习惯为自己最卑鄙的行为找最光明的动机

    经过这种“自我合理化”的扭曲之后,人们往往已经无法辨认自己的“初心”——那些产生决定性力量的“隐藏动机”。

    于是我们大脑内的BUGbug——执念就由此产生 我们以为自己这么做是为了A(用以自我安慰的浅层动机),但其实我们是为了B(隐藏动机)。 我们明知道这么做得不到A,却总还是在一条路上走到黑,我们几乎不会去思考更好的办法是什么——因为我们本就不是为了A而来。

    有些事情看起来是为了自己,实际上是为了别人,有些事情看起来是为了别人,实际上是为了自己。

    比如说:很多 学习教理的人并不一定想自己以为的那样是为了自己的修行而学习,很可能只是为了“教别人怎么修行而学习”;

    教别人怎么修行也并不一定真的是为了帮助别人修行,很可能只是希望自己从中获得价值的体现、身份的强化、甚至利益的获得。

    如果“修行”是一种刚需,那么帮助别人“修行”就是一门生意,而很多“法师”其实是不折不扣的“生意人”。

    不论如何,如果真的想要在修行的上得到饶益,不再做无用功——我们必须要破除自己内心的执念,而想要破除自己内心的执念就一定要找到被自己内心隐藏起来的真正动机。然后再选择实现它抑或放弃它。

    3.如何找到内心隐藏的真实动机?

    我们公众号的二傻法师写过一篇文章《你是一个会问问题的学佛人吗?》,在文章中,二傻哥告诉我们古德总结了五种问别人问题的形式和方法:“利乐有情问、不解问、愚痴问、试验问、轻触问 ”。

    这五种“套路”都是用来和他人交流的,但其实,和自己交流也需要设置一些套路,问自己一个特定的问题就能找出来自己真实动机——假如确信这么做不能实现A,你还想这么做吗?若是,为什么?

    假如确信天天东奔西跑烧香拜佛并不能够让你得到当初“想要”的解脱,你还想继续吗?还想的话,为什么?

    ​假如确信像自己现在这样把佛教当做一种学问来研究并不能得到你当初“想要”的自在,你还想继续吗?

    (大概就是这个格式,具体的措辞视情况而定)

    另一个重点是,我们必须训练自己觉察行为背后掩藏的动机。

    近年来正念禅法风靡全球,这种禅法要求人们每时每刻都要保持觉知,——关于这一点,一行禅师有很多专业的论述。

    但是仅仅保持觉知是不够的,毕竟人在打穿越火线时,也可以保持高度的觉知。

        我们同时需要觉知自己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

        一般来说,需要被掩藏的动机大致分为三类:与贪相应的、与嗔相应的,以及与贪和嗔的潜在原因——痴(无明)相应的。

    这三类动机无一例外,都是不善的,所以才需要被掩藏。

    任何被这三种动机影响的行为、言语和意念,都是不善的。不论它表面怎么美好或是无害,如果隐含的动机被无明、厌恶、愤怒、仇恨、贪婪、欲望所污染,涵括在我们许多身、语、意的行为中,那么,这种行为基本上就是恶的,需要被我们觉察转化的。

    一般来说,嗔心重的人和痴心重的人,掩藏的动机要少一些,而贪心重的人往往是最善于掩藏自己真实动机的一群人,也是执念最重的一群人。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嗔是猛利而短暂的。痴是恒长而混沌的。而贪的作用则是细密而绵长的。

    所以贪心重的人更有耐心去包装和掩饰自己,他们往往是那些躁动不安的人、事事想发议论的人,渴慕荣利的人,以炫耀姿态生存的人。

    所以想要彻底的清除执念,除了要找出被自己掩藏的真实动机,还要下功夫转化自己的贪欲。而这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想要从执念中解脱,你需要找到自己的"隐藏动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要从执念中解脱,你需要找到自己的"隐藏动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jt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