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
“为学日益”,追求学问需要每日积累,不积累无以成学问。我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的就是要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
追求学问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不过,这个世界上任何事都很麻烦,活着本身就很麻烦,只要活着就必须忍受活着带来的一切麻烦。同样,如果希望自己能有丰富的学养,就必须人寿积累知识的麻烦。
不过,很多事情麻不麻烦在于你的心,如果你能把心调整过来,多麻烦的事情都会变得不麻烦。因为那也是一种快乐——求知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只要找到追求学问的理由,人就能坚持下去,把麻烦变成另一种精神上的浪漫。养成学习的习惯以后,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点滴,都会变成你的营养,这时,学习就不麻烦了。
所以,麻烦是人生的基础,所有的成长和美好,都要经历一个麻烦的过程,才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顿悟不麻烦,但是要让自己具备顿悟的一切因缘,却不一定简单,这个过程也很麻烦。万事俱备了才会顿悟。
2
“为道日损”,“为道”是追求道、修道,既大道的本体。修道跟学习相反,它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但同样需要每天坚持,甚至需要在每分每秒中坚持,把它变成一种生命本能。对个体修养来说,这一点非常必要。
3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如何做减法呢?首先要发现自身的贪、嗔、痴、慢、妒、疑等,然后把它们给扫走,不要让它们蒙蔽自己、掌控自己的心。这些东西越来越少时,你的心灵就会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接近道的境界,最后,你的本体智慧就会苏醒。
修心,就是这么个修法。
即使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一些情绪、偏见和执着,也没关系,扫走它们,不偏不倚地留下知识就好。
“扫”,就是守住本体智慧不变,将多余的牵挂都扫走。一次扫不掉,就扫两次;两次扫不掉,就扫三次,四次……一直扫到贪嗔痴慢妒疑恨都不能驻留在自己心里,自己心里只有当下的明白。
扫,就是斩断连绵不断的念头,毅然决然地回到当下,不要继续想下去。
“以至于无为”,扫到最后,心里就连一点执着都没有了,这时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虽然心里没有执着,但是还是会做事,而且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在乎结果,只管积极尽力地去做,就是无为。因为不在乎结果,所以永远不会放弃。
因为制心一处有本体智慧的照耀,所以凡事都能找到症结所在,并且能够顺势造势,自然做什么都能成功。
4
“取天下常以无事”,“无事”就是不要故意找事,也不要有意且执着地想要达成什么事,要顺其自然,否则,事情就会变得非常麻烦。不去执著地追问,就是无事。无论做什么事,该做就做便是,不用考虑结果,也不用管有没有用,尽心而已。
从容地享受每一个当下的生命,也包括挫折和磨难,因为它们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要享受整个人生,而不只是人生中的某些片段,这样才能享受生命,享受活着。
5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如果不做到无执无为,就不能很好地应对天下事,也不能很好地享受每一次的相遇,于是就会感觉到诸多的磕磕绊绊,好像很多东西都不顺心。所以,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要无执无为,这样对人对己都是最好的。
6
你抱着再大的私心去做一些事,都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反而会让自己很麻烦——就算不给自己添麻烦,也会让自己的心里多了很多负担。
比如,不得不看人脸色,不得不在一些事情上妥协,不得不丢掉尊严,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等等。如果你的智慧到不了一定的层次,福报也没有积累到一定层次,无论怎么求,有些东西都求不到。相反,如果你的智慧和福报都到了一定的层次,那么不用你求,自然就会有很多人帮你。换而言之能够得到多少,是自己的智慧和福报决定的,不是私心决定的。
积极地做事,在做事中成长。真正地学习,是以道为最高追求的,在学习和做事的过程中实践道,让自己更加明白道的意义,也更加明白道的力量,于是一步步更加接近道的本身。所以,真正的学习和做事,本身就是在修道。
7
从有为到无为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损之又损”,把厌恶去掉,把贪爱去掉,把掩饰去掉,去到一无所有,只有一颗干干净净的真心,就达成了无为。
强硬地、斤斤计较地努力,就叫有为;随缘命运 ,接受一切,就叫无为;做好自己,把握机会,就叫积极。无为又能积极地做事,就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8
因为心安,无所求,不怕失掉什么东西,所以心无挂碍。相反,如果心里放了太多的东西,这个也牵挂,那个也牵挂,总怕什么东西会出问题。
人们总是觉得有个东西很可怕,其实什么都不可怕,因为怕也没用,该失去的必定会失区,这时候不失去,迟掉也会失去。不如放下,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功利,更不要把它放在心里。一旦有渴求之心,就说明你不能够随缘,非常在乎结果,这就是“妄为”。
凡是妄为,都会让人陷入烦恼,而且结果很可能不会太好。一切都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态度。
9
当一个人能代表一种文化时,他就有了责任,因为这种责任的存在,他必须对自己有一种更高的要求。这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因为,你既然得到了一种智慧,就用它去应对你的生活和工作,还有你跟别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否则,你的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7
一个人的境界是骗不了人的,你只能做出跟你的境界相匹配的事情。
8
什么叫借事调心?
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事,都看看自己的心能不能安住,会不会被事情激起情绪,然后陷入其中,杂念纷飞。如果会,就时时提醒自己,及时地回到真心状态之中,用真心智慧来观照情绪,让情绪自然消失于智慧的广宁。这就是调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