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提到关于小红书运营的感受比较多,因为最近一直居家,不用操心工作上的事情,精力就转移到小红书的运营上,每次试错回来内心一些感受总想抒发一下,不知道提的多了会不会被锁文。管他呢,先写出来再说。
我在小红书上有个读书博主的账号,2020年10月开始做的,到现在两年多了有6000多个粉丝,关于新媒体,完全是个小白,不懂规则,是在这两年Y情来临以后自媒体大放光彩才跟着上车,上车以后发现,嘿,这件事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开始不知道找定位,随便发些生活记录,后来买了书学习以后知道要先找准定位,内容要垂直,账号名字要取得有关联性,简介要让别人能从中获取价值,拍照和视频要好看。了解这些以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定位到读博就开始经营了。
发了一段发现流量不好,于是又找原因。发现封面拍的不好看,就又去同类博主的账号去学习如何拍图,关注一些摄影博主学习手机摄影。
慢慢的拍的稍微好一点,流量也有了一些,但那时我觉得每次拍图剪视频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平台的反馈和实际付出不成正比,于是不愿意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拍图剪辑视频上,那时候认为把精力放在这些外在形式上不如好好经营内容,所以后来也没再好好研究拍图,只用心经营文字,2020年的时候小红书还不是很火,那时候平台也刚刚才有一些明星入驻,所以刚开始读书领域比较小众,平台给的流量推荐比较多,发出去的文章基本都有百十个赞,少的也有几十赞,阅读量也还不错。
后来慢慢入驻的人越来越多,读博也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浮上来,加上后来Y情形式松一点工作忙起来,就没再花心思在小红书上,只是每周正常发一篇读过书的书评,有时候忙2周发一次。
我想小红书的急速上升期可能就是在20-22年这两年,而我刚好错过了这两年,这两年小红书因为相对整体氛围素质高一些,女性群体多,比之D音,K手客户群体整体中高端一些,吸引了大批的创作者开始运营,很多原来的老博也意识到这块红海领域,于是小红书如雨后春笋般,创作者刷刷刷地冒出来了,也是在这两年开通了直播,挂清单,开专栏等等变现方式。而我还一直停留在原来地运营思路中停滞不前,最直接地表现就是:21年-22年这一整年几乎没怎么涨粉,虽说也没怎么掉,但是这就是赤裸裸地不跟着平台与时俱进最现实的反馈。
平常在看视频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人分享三个月涨粉几十万,小红书变现月入过万等等,看了心里挺难受的,想自己运营2年多了还是这个老样子,而别人在短短的几个月就涨粉变现的如此剧烈,内心更加的数据焦虑,中间有2次甚至想放弃,毕竟看到自己的数据内心就像压了块石头,仿佛账号的运营好坏就是自己这个人能力是否出众的表现。
我也曾反思自己的问题:首先拍照是硬伤,在这个平台上封面是大家了解一个账号的敲门砖,封面都做不好如何让别人透过你的邋遢的外表去看内心。
其次没有研究过平台的规则,因为无知吧,不懂新媒体运营的套路,不知顺应平台趋势就意味着流量,发文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不去了解大家感兴趣的内容,我不确定这算不算迎合大众,以前我排斥迎合大众,只想唯我独尊,所以导致常常陷入自嗨模式。吃了一些亏以后发现其实聪明人的做法是在迎合大众的基础上做自己,可惜以前常常不自知还安慰自己我只是不愿不同流合污。
昨天看了一个博主讲自己运营账号以及创作的过程,才知道原来每一个大号都不是凭空而出的,每一个粉丝都是他们认知的变现,大量的阅读,感受生活的细节,编辑出身,为了配合广告商的需求要专门到指定的城市拍摄甚至还要参与一些免费的义工活动,在提交招募合作时每一步的脚本思路都要清晰展现出来(我之前应征广告招募时脚本构思都是随便一句话带过)。
这是一套系统性的流程,博主也是一个职业,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而不应寄侥幸心理于无心插柳柳成荫,可能即便无心插柳柳成荫了但或许也不会走的太远。
这么一番对比下来,受到不小的打击。深刻体会到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
虽然受到不了不小的打击,但同时从别人哪里照到自己的不足,接下来要不断调整自己策略,放平心态,努力精进。
人嘛,总是在不断试错的道路上纠正自己,才能勇往直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