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我是认真的,主要是想让自己的后半生能过得有质量一些,少些病痛折磨,在周围的人有些头疼脑热的时候,可以不那么慌乱。
可一如豪门深似海,老祖宗留下的财富那么多,可是我根本就看不懂,没有古文基础,黄帝内经和伤寒论这些经典,压根就无法入门。
各种注释,各种白话文,也是如坠云雾,不得要领。某些时候,倒是越看越糊涂。踏上浩如烟海的黄金岛,我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
目前的水平,也就是能读懂各种科普读物的层层,稍微再提一点儿,和人讨论的时候,一句话也拿不出来的那种。
腹内原来草莽,回到源头,从基础开干,一本一本啃下来,看看再说?似乎也没有别的途径。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打基础,从哪里打起来?
以终点为起点,基础理论跟着兔子熏了这么久,有点基础,只是还不扎实,但是对背诵也没兴趣,先丢下不管。
先从诊断学开始?这是重点,沿着这条线先走,在走的过程中遇到基础理论、中药学、或是方剂学的拦路虎,再逐个突破?
否则如无头苍蝇一般,确实会把仅有的那点学习中医的热情消磨殆尽,无疾而终。
知源中医上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讲的诊断学,俺就先跟着听听,权当扫盲。
时间也要保证,每天晚上回去听一个章节,确保消化。
白天有时间摸鱼的话,看看各公众号里面鲜活的案例,最后争取能用自己的文字,把精彩有价值的方剂记下来,再慢慢咂摸,对照方剂学的书来研读。
坚持周总结,月总结,若是能坚持上三个月,有希望走出目前的低谷。
至于经典,留在明年或者后年再说。譬如一个小孩子,总要先听懂,才会慢慢学着说,等到了大些的时候,再学识字拼音,而后再有机会体会经典古诗词之美。诵读经典的事情,先放一放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