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四章·注解之后·第二节·阴符新考

第四章·注解之后·第二节·阴符新考

作者: 2c5bda2239bd | 来源:发表于2018-09-21 09:22 被阅读106次

            纵观全文,由注解可以看出,笔者认为此经文之关键在于理解何为“遁甲”,何为“天道”。本文阐述了如何运用天道而去“盗”其“机”,并且说明了关键在于掌握“甲”是如何“遁”的。那么我们就由遁甲的历史,从新审视和考证一下《阴符经》的源头。

          《阴符经》又名《黄帝阴符经》,不少人认为是由道人李筌⁴⁹借黄帝之名所作,笔者窃以为冠以其名,实乃表其源,而非字句均由黄帝所写。传说《阴符经》乃遁甲术之心法总纲,昔日黄帝与蚩尤一战,帝得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命风后演绎成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后由太公⁵⁰、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人演化发展。而笔者认为,其说不虚。何也?

            笔者认为,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现今遁甲之术应已由上述传说中的多种知识逐步融而为一,或者说因“遁甲”为众多术数的共同之理,经过演变而分化成了许多分支。所以,本经名为《阴符经》,应实为遁甲之书,伏羲、黄帝等中华始祖应为此智慧之源,而其真正成为如今我们见到的整体结构,应该至少形成于殷商晚期到西周早期。而关于此时间推测,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颐也曾提到:“《阴符经》何时书?非商末则周末”。

          《阴符经》前,除开冠以黄帝之名,亦有不少其他说法。黄帝之说最为著名的来源便是李筌所言,但仔细思索其故事的来龙去脉,特别是李筌一人之奇遇,其说无人证实,后世研究者也不以为真。一般来说,自述之事难免有夸大和假借之嫌,并且确也无其他文献资料加以佐证。其余冠名又以“太公”、“周公⁵¹”居多。姜太公与周公旦均为创始西周之先哲。周文王始招姜子牙为相。文王殁后,其子武王,仍以太公望为相,又用弟弟周公旦为辅相,始创西周。由此,笔者认为其初始形成时期为殷商晚期到西周早期,有以下六点以供思辨:

            第一,古籍记载中,文王创周易之说,后天八卦亦有文王八卦之说。后天八卦为何?今传遁甲术,不论门派,皆为后天八卦所排。八卦乃阴阳爻之组合,若再细分,实乃天干地支之数,此为《阴符经》所言之核心概念。《系辞》云:“《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正如李学勤先生所言:“考古材料已经表明,周人对于筮法有较大发展。”⁵²从此可以看出,《阴符经》成形于商末周初是有其思想土壤的。

            第二,除了周文王,同时期还有两位重要人物共同发展了相关的思想基础——姜子牙和周公旦。一个是开国之师,一个是定国之贤。对于姜子牙,可能不少读者还比较熟悉。关于他的故事流传较为广泛,特别是小说《封神演义》的出现,使得姜子牙的名字在不少人心中成为神一般的存在。但周公旦何许人?其实众所周知的“周公解梦”的“周公”说的就是这位周公旦。其所著《周礼》(当然,至今仍有争议是否为其本人所著)才是其思想上的代表,何也?注解中其实曾提到,周公旦依天地四时设立“明堂”,所据即是《周礼》。而后文中,读者们更可以了解到,古中国的建筑无论外形如何变化,皆是在依据同一思想。故,此说实乃天干之变通,恰与八卦地支相配相合。

             第三,熟悉易学之人定然知道《烟波钓叟赋》⁵³,其中提到,奇门遁甲自黄帝时期开始,由“太公删成七十二”。姜子牙作为文王之相,周公旦也只为其辅,可见其智慧超群,若同掌易学之术,定在不少知识方面高于周文王和其子周公旦,否则何以有姜太公钓鱼的典故?文王奠地,周公礼天,其能其智,姜子牙应该至少在都通晓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删成七十二”后,其术仍能发挥作用,从而以助武王伐纣。

             第四,苏秦⁵⁴苦读“阴符”,典籍常将其冠以“周书”或“太公”的名号。《战国策·卷三·秦策》:“(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太公阴符之谋”,《史记·苏秦列传》作“周书阴符”。《银雀山汉墓竹简》中也提到:“太公之书,古亦称周书”。清严可均也对出自《逸周书》的说法进行了否定:“《阴符》谓阴符之谋。《战国策》‘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史记》作‘周书《阴符》’,盖即《汉志》之《太公谋》八十一篇矣。云‘周书’者,周时史官纪述,犹《六韬》称周史。诸引周书《阴符》,或但称‘周书’,验知非《逸周书》”⁵⁵。所以,《史记》此处称“周书”,笔者也认为即是此书与“周”时期的人或时代有关,“周书”二字很可能并非指代《逸周书》等,而是表明“周朝之传书”,部分传言其为“太公所作”也可能正是因为此书由太公参与或太公之思想汇总而成。

            第五,关于“五贼”的说法。《系辞》云:“《易》”“五贼”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不仅是笔者,其他学者的注解也对此较为肯定。而五行之说,扬名于战国阴阳家创始人邹衍。可见战国之前,周朝之时,五行之说应已开始发展。

            第六,关于“盗”和“机”等字词的使用和强调,或许也体现了该篇经文的年代。《列子·天瑞篇》言“盗”:“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盗阴阳之和以成若生,载若形;况外物而非盗哉?诚然,天地万物不相离也,仞而有之,皆惑也。国氏之盗,公盗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亦言“机”曰:“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列子其人乃东周时期人物,唐玄宗天宝元年被封为“冲虚真人”。由此可见,若论“盗”、“机”之字词,起码东周之时已有用。而列子师从关尹,即尹喜,函谷关遇老子,得授《道德经》之人。

            当然,笔者认为任何一种学说都有其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之所以后世会有如此多的传说混杂,其实质应当是众多中华之先哲历经千年,不断推演和完善所成。李学勤先生提及《易传》时就解释过:“当然不是认为先秦的《易传》和今天我们看到的完全相同。古书的定型总是有一个较长过程的,……”⁵⁶

            同时,读者们还需要了解“依托”这一概念。李零教授在其《中国方术正考》中详细阐述了这一理念:

            “……但对于术数方技类的实用书籍,情况却有所不同。因为严格地讲,它们往往都‘授受不明,学无家法’,属于古人所说的‘依托’。

            ‘依托’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一种概念与术语。应说明的是,它并不等于后世辨伪学家所说的‘伪造’,而是各种实用书籍追溯其职业传统的一种特殊表达,就像木匠要自称是出于‘鲁班门下’。……所以古人总是把这些技术发明推源于某个传说人物,把他当作其技术传统所出的‘宗师’。……”⁵⁷

            同时也要理解,包括前文所提的李筌所托寇谦之和骊山老母皆可能是如此,并不能视同于造假,更不能一味将此上升到所谓的学术品德问题,进而贬低作者或传出之人。

            所以,阴符之说,更可能是以黄帝为源,同一时期甚至共同合作过的三位先哲文王、太公、周公共同发展综合,后世之贤又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而修改变通,以致成为今日所见之学说。黄帝、太公之说应为或表其源,或以为代表。同时,笔者认为,如若《阴符经》成于西周或之前,甚至真为笔者认为三圣所作,那么作为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的老子,知晓《阴符经》以及其意的可能性还是不小。

            可能有些读者开始疑惑,笔者的解读不少有牵强之处,并且实际并没有什么文献直接记载文王和周公与遁甲有关,凭什么说《阴符经》有他们一份呢?《阴符经》又凭什么说是遁甲术的核心思想呢?特别是在注解中,笔者将“阴符”二字利用甲骨金文解释为“遁甲”等例子,是否有什么依据呢?

            关于《阴符经》中“交”的核心思想与遁甲等有关,笔者认为大易至简,其实关键在上文中也已经提到了,正是文王创八卦、周公礼四时、太公为军师,合之而用的历史,其三人所作所用皆是遁甲术成形的根本和应用扩展。

            而在注解中,笔者之所以对于文字以及历史等方面有非常规解读,都将在接下来的古文字、神话传说、天象历法、城市建筑、哲学,甚至现代科学思想等方面进一步解释和探讨。


    ⁴⁹李筌:道教思想理论家,政治军事理论家,隐士。号达观子,唐陇西(今甘肃境内)人。

    ⁵⁰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后辅佐西周王,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

    ⁵¹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

    ⁵²引自李学勤著《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P74

    ⁵³《烟波钓叟赋》:传为北宋宰相赵普所作,今有人考证为北宋通人所作,后经明朝罗通增删修改。

    ⁵⁴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⁵⁵引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中华书局,1958

    ⁵⁶引自李学勤著《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P77

    ⁵⁷ 引自李零著《中国方术正考》,中华书局,2015年5月,P2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四章·注解之后·第二节·阴符新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ta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