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研读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平乐·村居》。这是辛弃疾少有的美好时刻。我们读到这样的词,也会羡慕起那样的田园生活来。但是当我读到“茅檐低小”这样的句子,还是忍不住想:听上去很美,真愿去住,能有几人?尤其在当今社会,人们为了房子更大一点,更亮一点,已经是付出了无数心血了,犹嫌不足。房子差不多解决了,又是车子,最好也要大一点,至少不要太寒酸。然后是衣食、教育、旅游……欲之膨胀,彼此激发,煎烤人心,难有休止。
但我们读辛弃疾这词,却决不会认为,他很寒酸,很辛苦。事实上他也可以把自己的日子过得这般幸福、浪漫。这幸福不来自事业上的建功立业,轰轰烈烈,而只来自于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哪怕救国无门,壮志难酬,他还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蛙声,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一天属于自己的星天,一间属于自己的茅屋。
而现代人在大都市里奔突,是难以全身而退了。不努力挣钱,可能连房租都交不起,不会有自己的立锥之地。成为了名利场的中产,则会过上相对稳定,但却十分忙碌的生活。成为了财富金字塔尖上的人物,则会风光无限,也会为自己迎来更多自由,又或更不自由。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画面,更像是一个梦幻。偶尔投身山林,亲吻青草,那颗心也很难再去感受那份美好。或者片刻之后,又会转战钢铁森林,把山间的美好,忘得一干二净,又或呵护珍藏。
而我的理解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不应该只是一种幻想,而应该成为一种心态,一种知足常乐,在生活点滴中发现无限美好的心态。这种心态,或能给现代人以救赎。
那没了燃烧的欲望,又用怎样的动力去激发人们奋斗呢?我是不觉得人需要奋斗的。我始终觉得:怀一颗平常心,尽人事而听天命,才是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困难当头,是需要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但我不喜欢称其为“奋斗”,除了勇斗魔鬼,叫“斗”都活得太像一只红脸的公鸡。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正常的生活,还是心怀一间平和低小的茅屋,幸福更充沛、绵远些。
2020/5/15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