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的孩子不上学,只有你自己自己最了解。”
——轨外
没有学上。
太乱来了。从中学第一次休学,到辍学。
终日混迹图书馆与书店,反正也没有什么正经事可以做。以不花钱的方式读书就等于赚钱。一头扎到书页里,埋在书堆中,泡在书海,就不出来了。毕竟抛头露面有风险。当你还在读书的时候,大家总会不可避免地问你,“哎呀最近怎么样,在什么地方读书呢?好久没见着你啦。”等你工作了,问候的便是另一番话语了。
“没有,已经辍学了。”这样的回答未免也太令人尴尬了。所以还是不要抛头露面为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本来也没什么人爱读书,爱读书的人却也不太会在读书的地儿东张西望找熟人聊家常。大家都各读各的,冷漠得很。就算碰见了熟人,也只是瞥一眼过去:你也在这儿啊。幸好堆满书的地方不宜大声喧哗和一惊一乍。
大部分书读了一半就放弃的人,我猜是真的没钱读书或者实在读不下去了。而我两者皆非。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家庭条件也过得去,成绩也不算差。才过了几年,那些当初坚如磐石的想法竟然像烟消云散了似的。突然有人问起原有的话,我恐怕一时半会儿都答不上来。——而最讽刺的是当初我竟然以伶牙俐齿和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两位监护人,父亲和母亲。
印象中第一次不去上学是因为心理疾病,中间几次是因为任性,最后一次不去上学是因为觉得无趣,浪费人生。片段记忆中的理由如此鬼扯,几乎使我不敢开口问父母我当初究竟是我如何说服他们的。罢也,有些事情不记得也罢。
尽管已经忘了当初的许多想法,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旧会选择放弃学业。这一次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觉得在学校读书是一件浪费人生的事情。虽然在图书馆和书店读书也算是一种浪费人生,但是,起码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浪费人生吧。毕竟生命有限,人都是要死的。我在大病一场之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大病的人怕是会难以理解。(不过没有经历过大病是一件好事。)
不上学太美好了。有大段大段自由的时间,可以尽情挥霍。
唯一需要担忧问题的是钱。
零工自由,但钱少。正式工钱多,但根本轮不到我考虑。以中学学历找一份工作已经相当困难了,更何况是连毕业证都没有拿到的中学辍学生呢。没有门路,也不想受苦,便随便打打零工,空闲的时候刻章子挣外快。起步的时候50一个字,进步一些就可以逐步提价了。刻石头的人少,玩石头的人多,得益于市场需求不饱和,还是能小赚一笔的。用普通的石材和工具就好,钱多了再慢慢升级。是个耐心活儿,但有趣。印谱之类可以去图书馆借,或者去厚着脸皮去老师家借。老师是个和蔼的老头儿,教起来认真得很,恨不得把自己会的统统教会学生。刻石头的人没有读书的人那么冷漠,但是话也不多,不会问长问短,极好。
打工的钱,卖章子的钱,加上父母施舍的零花钱,和以前存下来的红包之类的私房钱,勉强可以糊口。对存钱有很大欲望,对花钱倒是没什么欲望。曾经的爱好是一箱一箱地买书,辍学之后不买了,都去图书馆和书店蹭书。穷了,就一箱一箱地卖书。懒得出门也不网购,厚颜无耻地下载盗版书看。读书人的事儿,怎么能算盗版呢。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说法,依我看,不过是买不起书的人安慰自己的说辞。我现在也成了买不起书的人,这才理解其他人的自欺欺人。不过自欺欺人没意思,所以我不会对任何人说这句话。
再存一阵子钱,买点保本的小白理财产品,就可以从家里搬出去住了。住哪里无所谓,小一点挤一点也行,便宜就好。青旅一个床位一夜才五六十,一个月下来两千都不到,还包水电网。最普通的连锁酒店一个月大概三千,环境好些。
等年纪大了,钱也存够了,就把自己送养老院去,起码有人帮着收尸。
组建家庭这种事情就算了,太麻烦。不如独乐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