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日起,开始拜读季羡林季老的随笔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目前仍在第一辑停留,讲的是季老眼中和记忆里的北大和清华,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对母校的眷恋和深情。言语虽然朴实平华,但却充斥着真实感,引人入胜。不觉之间,我被勾起了对母校的回忆。
我的母校是西南财经大学,“经世济民,孜孜以求”是我们学校的校训,在这样一所财经类专业院校中,我偏偏就读着与其气质不符的新闻学专业。关于学校的选择和专业的确定,不在此文讨论,单说我对母校以及所在城市的感受。
母校位于成都市郊,温江区大学城内,因沿河多植柳树,绿柳成绦,集聚成林,故而镇名柳林,学校遂冠之以柳林校区。关于成都的认知,是从温江开始的。从温江大学城乘309路公交车,车行20余站,近一个小时,可知母校老校区——位于成都西三环的光华校区。以光华校区为支点,周遭的公交线路为丝线,编织成我对成都这个城市的认知。
成都是古蜀国的首都(温江是古蜀国时期,鱼凫的首都),建成2200余年。关于成都名字的由来,我记忆的是秦国大将司马错攻灭蜀国后,于蜀中平原地区建城,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而冠名成都。这个由来证明了,成都自古就是人烟密集的场所。
成都气候温润,风景秀丽,光城区大大小小的公园就有百余座,人民热情,生活闲适,节奏慢,是十分宜居的城市。对于成都的繁华和闲适,彼时尚在郊区,囊中羞涩的我没有太直观的体会,我常流连于成都免费的公园、川博及其他各大博物馆中,亲身目睹了少年时在电视里提到的诸如青铜大立人像、凤凰神鸟、马踏飞燕等国宝,感受到古蜀国的神秘文化。成都是四川旅游的集散地,辐射全省各大旅游景点,对于学生时代想要穷游增广见闻的我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福利,我们借此对四川九寨沟、乐山大佛、三苏祠、青城山都江堰等风景区有了交集,并留下了愉悦的记忆。
关于成都的回忆太多太多,叙述三天也说不完,且留待来日。离开成都越久,就越思念它,啊,成都,成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