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断舍离》:收拾居住空间,走向看不见的世界

《断舍离》:收拾居住空间,走向看不见的世界

作者: 亦书亦影 | 来源:发表于2019-12-08 06:19 被阅读0次

    最近在收拾衣柜时,发现了很多多年没穿过的衣服。有的是崭新的,有的是买时对自己来说很贵但一直没舍得穿的,有一些不喜欢但又舍不得扔掉。每每收拾,都被这类物品困扰。

    最近读了《断舍离》,发觉不是物品出了问题,而是自己与物品的关系错了位、自己的意识出了问题。

    《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的作品。断舍离的理念源于瑜伽中“断行”、“舍行”、“离行”的修行哲学,让人们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她在日本开办断舍离的讲座,帮助人们通过对物品的“断舍离”,认清自己的欲望,摆脱执念,成为内外统一的人。

    《断舍离》从断舍离的机制、断舍离的实践方法、断舍离的思考法则三个层面指导人们从收拾自己的居住空间开始,觉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整理内心的混沌,开启精彩的人生

    01.

    人们生活在一个不断生产出新东西的社会里,欲望也因为社会的影响以及自我的不满足而不断累加,我想要这个、我想要那个……欲望在升级,物品在累加,结果是物品越堆越多。生活中,有无数像我一样的人,从物品出发考虑问题,收拾时产生的“扔了可惜、还能用呢,留着以后用”的想法成为了物品存在的正当理由。

    断舍离认为这是一种错位的物品与人的关系。生活的主角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物品。一件物品如果不能对人产生价值,物品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对物品来说“需要、舒服、合适”是它的价值。不能对人发挥价值的物品,像堆在家里的垃圾一样,占据了自己的空间和能量(收拾的时间、空间、耗费的精力)。实际上,耗费大量的空间和能量在自己不需要、不舒服、不合适的物品上,是不值得的。

    社会在做加法、欲望在做加法、物质在做加法……这些东西越多越多。断舍离从物品出发,考虑人的需求,通过舍行和断行,筛选出对当下的自己最适量的物品,让加法生活转变为减法生活。

    02.

    德国诗人、哲学家歌德说: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

    人们关心上司的情绪,因为会影响自己的工作;人们关心别人的话语,因为担心别人的负面评价;人们关心物品是否发挥了价值,因为担忧未来……可是很少有人关心过自己。

    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人们选择忍一忍;跟自己不合适的东西,人们认为未来还能用;自己不需要的,人们认为扔了太可惜。一个、两个、三个……不舒服、不合适、不需要叠加起来,日积月累,造成了人们的意识和觉知的迟钝反应。

    甚至人们并没有觉知自己使用的东西反映了自己潜意识的自我形象。有些人柜子里珍藏着高档的杯子,自己却用着酸奶赠品杯子喝水;日本一位女士,拼命的收拾厨房,扔了昂贵的杯子,可就是扔不掉买东西赠送的便宜廉价的塑料勺子。因为她的潜意识里畏惧那些高价、高品质的物品,认为自己与便宜的东西很相配,这实际是自我贬低。

    断舍离是一个行动指南,通过舍行、断行这样一个不断筛选的过程,达到离行的状态。重复断舍离的行为,是对自我进行判断、取舍、感受等思维方式和感受的修炼,人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知会被不断磨练,感应力逐级提升。

    03.

    很多人活在过去,忧伤又怀旧;很多人担忧未来,拼命为未来做准备。过去、未来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为了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而耗费心力;也不应该为了看不见的未来而担忧不已。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当下。当下的物品应该对当下的自己发挥着价值。时间是由不断持续发展着的若干个当下组成的,物品也应该在当下时时更新,让身边的物品保持优胜劣汰的自然循环,既留下适度的量,又确保留下的都是精挑细选过的。在断与舍的交替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离)的状态。

    住所、物品是人生活状态的反应,这里面包含了潜意识的自我认知。断舍离用断行和舍行的行动指导你自我觉察,认识自己,筛选与自己相匹配的东西,做到心灵和行为的统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断舍离》:收拾居住空间,走向看不见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wu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