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解读《十四堂创意人生课》,在这一章中,欣频老师开篇就提醒大家,不要设立偶像,也不要设立假想敌。
很多人大概会不明白,为什么啊?我很喜欢他,我很欣赏他,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努力,为什么不要我们设立偶像呢?是啊,你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努力,看到了拼搏,看到了追求梦想的勇气,那么回过头来你自己呢?有没有追求梦想,有没有努力?我们一直强调,要拿回自己的力量,拿回自己生命的主控权。你看到他在追求梦想,可是回到自己身上时,却找一大堆借口,说什么现在时机不成熟,找各种理由不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然后你的梦想被无限期搁浅。我们不要给自己设立这样的偶像。我们真正要做的是,看到自己究竟为什么喜欢他,欣赏他,他身上哪点打动了我,然后看看自己身上是否能找到同样的特质。一般来说,我们所欣赏、喜欢的人,都是因为我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个隐藏面。但是当我们处于一个主观的角度时,自己是看不到这个面相的。因为自己也拥有这样的特质,所以很容易会从别人的身上看到。当我们从别人的身上看到时,就是我们去挖掘自己身上这个特质的时候。
我一度非常喜欢蔡依林,她的“地才”演唱会的DVD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当看到欣频老师提到的这一点时,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我究竟为什么喜欢蔡依林。我发现,自己是被她强大的自律所打动。她刚开始学舞蹈时,手脚是非常不协调的,甚至会同手同脚,弯腰时手都碰不到地。但是现在的她不断挑战各种高难度的舞蹈,先是艺术体操,鞍马和高空双环,继而挑战芭蕾舞中最难的鞭转。而且她本身的体质是很容易长肉的,但是她严格控制饮食。在有一期《快乐大本营》中,她的演出服套在人体模型上是拉不上拉链的,可见她瘦到了什么程度。她说,大家说,Jolin不是天才,Jolin是地才,是通过一步步的努力走到今天。今天,蔡依林在歌坛上的地位也是无人能敌,独树一帜的。
我发现自己之所以被她强大的自律打动,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懒散的人。做起事来比较随性,韧性和耐性都很差。看到蔡依林在练习舞蹈时,累到站不稳,用凉毛巾在额头上敷了一会,就继续起来完成拍摄。我很佩服这种坚持。
然后我问自己,我有没有坚持的一面?
不要设立偶像或假象敌,而是要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也拥有的特质。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透过观察别人,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身上。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独特风格?
想象一下,你去参加一个化妆舞会,你仔细思索要怎样去装扮自己,你想出了很多绝妙的点子,一次次重建,一次次推翻,终于把自己打扮成自己最满意的样子。结果到了舞会现场,竟然有一个人跟你完全一样?!你会是什么心情?你会大步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膀说,嘿,老兄,太巧了吧?你不会的。你会匆忙看看自己身上哪一块是可以改动的,哪些饰品可以摘掉,又可以加上哪些。你不会想和别人一样的。
老天生你,与众不同的样貌、与众不同的性格、与众不同的成长环境、与众不同的故事,就是要让你跟别人不一样,那么你干嘛想要复制别人的成功?一座山在那里,理应有无数种不同的攀登到峰顶的途径。你不会想要走别人走过的路,看别人看过的风景。
如何建立独特的自我风格
我们内心都有向往独特的渴望,那么,如何去实现这种独特呢?
欣频老师在书中提供了三种方法:
1、解读天才,看他们如何从平凡中取得不一样的成就
2、导演幕后工作纪录片
3、找出原生于自己生命、感动自己的素材,才能感动别人
如何建立独特的自我风格 如何建立独特的自我风格就像我们上学时,遇到不会解答的数学题,跟着老师的解题思路走一遍,学会了解题思路,就会举一反三,以后类似的类型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重复去走前面人走过的路,而是自己开辟新路,但是在遇到生火、判定方向、寻找水源、补充食物、夜晚的自我保护,或者天气不顺、与野兽周旋等突发状况的时候,还是需要看看前人是如何做的,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学习方法,而不是照搬路线。我们借用前人的经验,来增加自我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路线。
导演的幕后花絮是看完影片以后,另一大营养来源。记得当时看完《疯狂动物城》后,无意间看到了《疯狂动物城》背后的故事,才知道原来一个好的电影、好的故事的打造是这么复杂。
在看纪录片之前,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个梳理,这部电影讲述了什么主题,其中的主角有什么性格和特点,故事脉络是怎样的?重要的转折点在哪里?影片中给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去看幕后的纪录片,看看自己遗漏了哪些地方。
比方说这部《疯狂动物城》的幕后纪录片———《构建疯狂动物城》中讲述,故事的缘起源自于导演和创意总监的一次对谈,两个人都很喜欢动画电影,,而且对于电影《罗宾汉》印象深刻,对于其中各种不同种类的、不同形态的动物直立行走,穿着人类的衣服,很是喜欢。于是两个人决定也做这样一部动物主题的电影,一大群动物跨越种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
那么这样一个想法冒出来以后,要如何执行呢?
我想从设定和执行两个部分,谈谈我从这部纪录片中学习到的知识点。
首先是关于设定部分。
故事的主题是什么,结构是怎样的,故事要怎么发展?我们看到,《疯狂动物城》的主题是偏见,那么要放在怎样的故事里面表达“偏见”,影片传递给观众的是怎样的价值观?在设定这一部分,有一点让我学到很多,就是故事结构的两次重大改动。刚开始迪士尼创作团队在设计故事时,给食肉动物设计了“驯服项圈”。在食肉动物成年这一天,要带上一个项圈,在它情绪发狂时会释放电击,使它冷静,用以保护食草动物。这个设定直到给皮克斯团队看了试片之后才被否决。于是迪士尼团队将“驯服项圈”推倒重来,也不得已舍弃了很多比较动人、深情的画面。
第二次重大改动是,在前六次内部试片会中,故事的主角都是尼克——那只狐狸。但是在不断的讨论中大家发现,尼克的角度并不能很好地说明偏见与被偏见,观众在这样的观影体验中很难产生共鸣。于是为了影片更加震撼人心,为了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创作团队将故事推翻,以兔子的角度重新去建构故事。
这两次重大的改动给我很大的启发在于,你敢不敢推翻自己之前所做的努力?推翻故事主线意味着很多已经完成的画稿和镜头被全部舍弃,自己之前在这个上面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付诸东流。但是,发现自己所做的这些工作,与核心的本质不相符时,有没有胆量和勇气去放弃掉这些?敢不敢从头来过?这是这两次重大的改动带给我的,关于“舍”的深思。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说情侣之间,明明都已经不适合在一起,但是因为觉得之前为对方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这样被舍弃掉很可惜,于是就这样勉强维持。或是一个工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迟迟得不到成效,我要不要放弃之前所做的努力,直接转换方向呢?
然后在影片的执行部分,我看到,原来幕后工作者为了一部影片投入了如此多的工作。当导演产生灵感之后,他第一个来的地方是迪士尼的动画资料馆,去看电影《罗宾汉》的原始手稿。我想到,我们也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资料馆”,里面放入感动到你的,影响你的,你喜欢的各种作品,音乐也好、书也好、绘画也好,这些就是你的灵感源泉,当你有了新的想法时,可以通过资料馆内大量资料的完善,将想法执行出来。
他们为了观察动物在野外的样子,特意去了非洲肯尼亚大草原,各个不同的部门在这趟探索之旅中学到了不同的东西。摄影师研究光线的照射、云的形态以及云的运动轨迹;故事总监研究不同动物如何互动、如何生活在一起;角色艺术总监发现每只大象都有不同的颜色;编剧去观察幼年动物,然后研究要在影片的世界观中引入多少幼年的动物?
我发现,这个方法可以运用在旅行中。当我们去到一个地方,不仅仅是以观光客的角度去看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创作者,从这个地方汲取营养和灵感。同一个场景,对于摄影和故事总监的启发肯定不同,那么我想让这两个角色同时活在我的生命中,我可以透过这两个角色去观察同一个场景,然后再不断的练习中,加入更多的角色,丰富我自己的生命。
执行部分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角色设计团队在设计角色时,研究了大量的动物毛发,不同动物毛发在风吹、光照、运动的影响下,有怎样的质感,要怎样表现出来。我看电影时压根就没有注意到毛发有什么区别,但是创作团队会为了呈现更逼真更真实的效果,在很微小的细节上做努力,“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想法的产生,然后是不断的试验想法、完善角色,通过大量的小组讨论,围绕着主题中心,推翻与重建,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部具有现代寓言意义的作品。这样一部情节生动、角色饱满的作品,让我们真的相信,Zootopia是真实存在的。
如何建立独特的自我风格上面的《疯狂动物城》的纪录片也提到了“动画资料馆”的建立,在迪士尼动画资料馆中,还保留着第一部迪士尼电影的珍贵资料,而这些资料也是产生大量电影和电视节目的灵感源泉。我们通过建立自己的资料馆,也是为自己建立灵感的水源,而关于资料馆的建立,欣频老师的建议是,找到让你感动的点。
比如我最近很喜欢名为姚校论“成长中的芳疗师该如何取舍课程,才能让学习更有效!” 的文章,我反思了一下,首先这样一则推送弹出来时,我瞄了一眼标题,然后被标题中“取舍”所吸引,点进去看了发现,与我最近在思考的关于“生命主轴”的问题也很有关系,于是纳入自己的资料库。然后我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对于“取舍”的想法和情感透过文字表达出来,只有先自己内心流露出的真实的情感,才能感动到别人。
写完才发现,我在文章开头提到蔡依林的“坚持”,然后在文章结尾提到了“取舍”,坚持和取舍之间的平衡大概是人生的大哉问,在什么时候做什么,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试炼。
祝愿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打造自己的完美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