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女子网约车遇害的消息频出,新闻媒体多见相关报导。从披露的事件信息来看,该类案件确有一些共同特征:遇害人一般均为年轻女性;事件发生时间一般较晚,很多情况下都是深夜;被害人一般都为单身出行,并无同伴陪同。从犯罪学上讲,犯罪的动机多种多样,犯罪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被害人也是可能促发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犯罪情境之下,被害人不周全的自我保护将是造成惨案发生的原因之一。
在犯罪理论上,犯罪的预防方式是从一元模式向三元模式转变,即从司法预防向社会预防——司法预防——情境预防转变。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内政部研究小组的“行政犯罪学家”们首先提出情境预防理论。该理论通过抑制犯罪动机、增加犯罪难度、增大犯罪成本、提升犯罪风险来影响和改变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境,作用于行为人的理性选择,以此减少犯罪机会,从而达到犯罪预防的目的。
一般认为,情境预防有三大理论支柱:理性选择,日常活动以及环境犯罪学理论。情境预防的三大理论基础相互作用,通过犯罪人的主观选择、被害人的日常行为、犯罪环境三者的互动关系,证明了情境因素对潜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刺激作用,以及通过情境控制和管理减少犯罪机会并预防犯罪发生的可行性。
如上所述,除了犯罪人自身的犯罪选择之外,被害人的行为以及环境会对犯罪人实施犯罪产生刺激作用,因为在被害人没有办法预料到犯罪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自身行为和环境的控制来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具体到个案,也就是说,年轻的女子首先最好不要在时间比较晚的时候,尤其是深夜出行。情境预防理论认为,深夜一个年轻的女子独自走在街上,在自我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实际上就营造了一个犯罪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之下,很大程度上会刺激人犯罪的欲望,尤其是本身就有强烈犯罪欲望的犯罪人。在此种内因外因兼备的前提下,犯罪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另外,女子出行时,最好结伴而行。情境预防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增加犯罪难度和成本,从而达到犯罪预防的目的。当同时有几个人结伴而行时,罪犯在实施犯罪的时候,其犯罪难度必然增加,罪犯也往往会顾此失彼,使得犯罪不能得逞。此外,多人结伴而行,在发生意外时,互相之间还能相互照应,不论从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能够得到一些支撑,从而能够在面对罪犯时随机应变。
最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女性可能确实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有很大的遭受伤害的可能性,女性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自我保护行为是极为必要也是必须的。因此女性同志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把自己置于犯罪情境之下,提高警惕意识,防止惨案一再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