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研究发现,ASD的感知症状主要表现为对感知刺激的高敏感和低敏感,而且经常表现出两个极限间的波动。总的来说,存在这样的特点:
(1)与其他发展障碍相比,ASD这些感觉症状的出现更为普遍;
(2)这些感知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3)这些感知症状与ASD严重的社交症状相关,尤其是在ASD儿童身上表现更为明显。
一、ASD者的视觉障碍
1.ASD者视觉症状
视力的差异也被视为ASD最早出现的稳定标记之一。7个月大的孩子,其眼跳时间就能很稳定地鉴别出ASD来。(Wass etal,2015)。
侧眼频次和视觉低敏反应很强地预测着ASD社交技能缺失乃至更大范围的ASD症状。
coulter(2009)的综述中提供了一个列表,罗列了与ASD高相关的视觉问题,以及ASD筛查和诊断中包括的视觉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3479787/ddebc755eecd966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479787/97362426e2ddbac5.jpg)
Leekam等人(2007)也列举了一些与社会有关的视觉症状,如社交定向指示异常、不理解手势、目光接触异常、表情理解困难、对人注视困难、集中注意困难。
(1)ASD斜视、屈光不正
ASD人群有高于高于平均水平的斜视发生率。有许多ASD儿童存在追踪眼动困难,且具有异常的视动性眼球震颤。
(2)ASD的视觉灵敏度
略。(研究数据不够。)
(3)颜色知觉
大量研究发现,正常儿童偏爱红、黄、蓝三原色,而不是合成色。大量有关自闭症人群颜色反应研究指出,ASD者对特定颜色的物体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或厌恶。
(4)深度感知和立体影像
略。(研究不足,目标工具无法实现。)
3.视觉加工障碍和ASD社交障碍
(1)凝视加工
(重点)
(2)生物运动知觉
(重点)
二、ASD儿童的面孔视觉加工
虽不为核心但与许多方面联系紧密。
1.ASD者对面孔的选择性注意(主要研究方向)
大量研究认为,ASD儿童对面孔与非面孔不能予以区别反应,不能识别面孔身份和表情,不能理解面部线索的社交意义等。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感知和记忆而言,面孔却未获得优先地位。——2020.2.3
2.ASD的面孔识别与加工
众多研究者相信,识别面孔与识别表情两者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1)ASD者对面孔的感知
众多研究者认为,ASD儿童的面孔身份辨别能力存在缺失。
自闭症儿童识别非社交性刺激(如建筑物、物体)能力正常,但对社交刺激(面孔)无法表现像其同龄正常发育者一样的技能。
(2)ASD者对面孔加工的注意分配
眼动研究发现,正常人看面孔的时候表现出非常特定的方式,主要注视眼睛,也关注鼻子和嘴巴,也就是所谓的“核心特征区”。
对ASD面孔加工的普遍观点是,ASD者对人尤其是对眼睛部分的注意存在困难。
关于ASD成人的研究结果略。(目标产品不针对ASD成人。)
(3)ASD者对面孔的加工策略
一种说法认为,正常人是以整体方式来感知面孔的,而ASD者面孔的加工更多是以局部加工方式进行的。
Joseph和Tanaka(2003)直接考察了ASD者面孔整体加工,通过使用整体-局部范式,发现ASD儿童只有在依靠嘴部进行面孔识别时是进行整体加工。控制组在面孔整体背景下,对面孔整体的识别好于倒置你面孔(倒置效应)
相对于眼睛,ASD儿童高度异常地注意嘴巴。
下面略。(各种研究结果相悖)
(4)ASD者对熟悉面孔的识别和加工
研究发现,ASD者对熟悉面孔与不熟悉面孔反应模式不同,低智力的自闭症者对原先熟悉面孔、陌生面孔的识别表现不佳。与正常组相比,ASD组看熟悉面孔与不熟悉面孔时的注视模式没有差别,特别是,正常组看不熟悉面孔比看熟悉面孔时有更多的注视,而ASD组的注视却不受面孔熟悉度的影响。
(5)ASD者自我面孔的识别与加工
自我中心主义、不能在社交背景中发现自己,正是ASD者不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结果表现。ASD者不仅不能区分自己与他人,而且在自我认知上也存在困难。
下面略。(有关自闭症者自我面孔加工方面的研究仍然不足)
(6)ASD者对面孔情绪的识别与加工
大量研究表明,ASD经常与面孔表情理解困难相联系。
3.ASD者的其他感知障碍
ASD着的感知觉障碍是跨感知形式的,不仅表现在视觉障碍,也表现为听觉、触觉、运动觉等感知通道的障碍,还有视听整合障碍、多感觉整合障碍。
略。(目标产品有关与视觉加工,眼动追踪。)——2020.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