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算积极,尽管论文进度不快,没明天代课的话ppt做的一般,但是学姐说今天有的班去研学,明天要代的班可能也研学。
积极的来源是开完了会,和老师同学们做了一些交流。
再有小的因素可能就是好久没穿正装了,今天开会穿了下,尽管只是衬衫,大一买的也显得小了,但是会显的很帅,会让我觉得如果在学生干部上坚持干到大三,自己的这种反思与学习能力,能成长很大。略显遗憾。
包括和同班同学的聊天很快乐,和一个曾经的同学交流论文也很快乐,和小梦的感情也在肉眼可见的没有过去那么生疏冷淡。
以上,会让人觉得很舒服,很轻快,很明朗。
这种感觉还是少呀,所以记录下,大部分还是不积极,比如上两篇,不积极的情况下写的东西,再怎么写也逃不过那个圈子。
近期也在思考这个东西,我感觉我写了几年的简书,就是在两个字的框架下所写的,这两个字就是焦虑。
青春的底色居然是焦虑,这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我当然也不想这样,但是在家庭里是找不到答案的。在学校里会找到一些,因为在大学里会更快乐。
也许大一,大二,经常会有现在这种状态,只是记录的少。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种状态还是比较难得,比如去年一整年,没有太多的团体活动,没有和老师同学交流的很多,所以都很压抑,很没有信心。
比如今年,觉得论文没有完成,一直害怕与老师的交流。
比如昨日去咨询室,尽管聊的还可以,但总感觉路径不够正统。
就是不够有价值,因为咨询室是一个谁都可以去的地方,我自然不会因此而自豪。
就像我妈夸我画画的好,我也不会开心,因为我知道我她不懂所以觉得好,只有专业人的觉得画的好我才会开心。
我需要的肯定是来自于权威,尽管今天不是如此,但是会有这种的错觉,于是记录下。我知道我最好的朋友长期处在这种状态,比如他讲老板请公司的人吃饭的时候,让他做到旁边,服务员让他端菜的时候老板会把服务员骂一顿。这种认同感也太重要了。
这种状态也会让我觉得,飘,太容易了。
我甚至觉得,越是被压抑久的人,如果有了一丝成就,就会越容易飘,说的好听点是容易满足,但是会更容易飘。
就像越穷的人,有了权后越容易贪污(当然不绝对)。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一定不是被长期压抑过的,是可以很自如的,可以端得住的。
我们常说,真正的自信来自于自身,这句话说起来漂亮,但我是绝对不信的。
一个人的自信先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极其重要。
其次是外部环境,一个人某件事做的好,大部分都是无意做了一下,得到很大的认可,在良好的反馈下,很轻松的坚持了下来。
我们常说努力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运气,是外部环境。在该有的环境下,一个人如果得到极好的反馈,成功就太容易了。
于我来说,不是不够努力,只是缺少方向,缺少好的反馈。
这一点和追女生完全一致,反馈的好,乐此不疲,没有反馈,我不信谁能坚持那么久。
但是最大问题在于,外部环境自己决定不了。
这种感觉太重要了,我再单独记录一下。其实我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得到了什么认可。只是有了交流,有了良好的社交,自己得到了积极反馈,就获得了一些能量。
这些能量让我没有那么的悲观,没有那么多的伤春感秋,没有那么的焦虑与难以入睡,没有那么的难以专注。
他让整个人生都变得很明朗,很轻松,毫无任何外部压力,或者心理上的压力。
这种状态真的太少了。我觉得我写五百篇文章染着焦虑的印记,才可能有一篇文章是积极一点的。
我希望可以一直如此,生活如此的晴朗,不会乱想,只会专注于该做的事情,轻松着,快乐着,从而更好的投入着,努力着。
焦虑兄,你我相伴很久,你如果走了,我绝对给你办个欢送会。
睡前又补:
这篇文章的意义很大。
因为我之前一直思索自己的痛苦来源是什么?能让我变得更好的因素是什么?
我苦苦思索,在沼泽里挣扎,是没有答案的。
但是当我突然得到了一点快乐,告别了那种痛苦的时候,我就有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反思。
因为我之前只知道我为什么痛苦,但是我现在我知道了我为什么而快乐。
结论很简单,也符合普世价值观——出人头地,得到权威认可。
我之所以在家里找不到答案,是因为在根本上对于家庭上不够自信,尽管父母是鼓励我,但是我看不到一个光明清晰的未来。当然也有一些其它的因素,比如看不到未来也有社会大环境到因素,比如父母的教育不止在于物质上,如果父母精神上丰富,具有一些人格魅力,也是可以的。
之所以大学是最快乐的几年,是因为得到了很多老师,学长学姐们的认可,社交也多了起来。
而现在最苦恼的事情则是我最佩服的老师对我的否定,虽然我改变不了他的否定,但是至少知道了这个原因。
我相信有我这种状态的人不在少数,不一定和我一样,但是一定有类似偏向。渴望得到肯定,渴望得到自己佩服的人的肯定,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我于我,可能会更加强烈。
我只有无限的努力,才能获得快乐。
比如夜晚的操场,有的人跑步,有的人散步。每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
我会拿我的一个舍友的举例,这个舍友的感觉就是很佛系,无所作为,无忧无虑。
焦虑与他一点都不沾边,因为据我所知,一是他家境不错,家庭的能量足够了。二是从小在学校里,不是被欺负,反而是欺负别人的那种。以上两点,足够让一个人的心态极好。
但是这样的人也不会很差呦,比如考研很稳定,我到后期各种原因经常摆烂,他一直早起,每天很稳定,成绩虽然不是极高,但是也可以去面试。
他的心态根本不会出任何的问题,因为考研之前他就到无所事事,开始考研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考研上,没有一丝焦虑,没有一丝胡思乱想。更不会去谈恋爱。
反观我和我一起的一个同学,大一开始投入到学生干部当中,反馈极好,每天很快乐啊,但是他的那种焦虑,那种经常的自我否定,那种患得患失,和我别无二致,包括谈恋爱也是一样的。
不同家庭下的人都是不一样的,我这里姑且分为焦虑与不焦虑两种,大部分应该是集合体。
这样一想,很痛了。
便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了。
还有一个微小的点,今天看到了也就提一下吧。是今天中午翻看自己曾经的日记,当时我写了一个知乎的热点,湖南大学研究生失恋跳湖。我说这个热点里有很多值得说的有空写写,但是没写。
如果不是这篇日记的记录,我会完全忘掉这个热点。打开知乎,自己并没有关注这个话题,但是搜索可以搜到。
跳湖的研究生从小家庭极其贫困,靠好心人资助,读完大学又读了研究生,找到工作后好心人才停止了资助。
一个很穷的孩子靠好心人,靠教育逆天改命,这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可是仅仅因为失恋,就结束了生命,不仅让人过于可惜。
所以会成为一个热度很高的话题,我也是在排行榜看见的。
而下面的评论多的居然是理解,很多评论还是很精彩,摘抄一个短的。
“有些人,一直都是只有自己跌跌撞撞的在这个世界上闯,父母不是支柱,朋友给不了安慰,所有的一切成长都是经历了极大的曲折与刺激才勉强成长为一个大人。这种人对待爱情,会像溺水的人,那是唯一的净土和安慰,一旦尝试过那种全身心的爱与付出,得到恰如其分的回馈,会把它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胜过父母,胜过世界,胜过自己本身。为了维持这份纯粹与信仰,所有的极端行为都有了合理性,无关学识,无关生命。”
最后总结一下。
这篇文章属于完全不是想好结构写的,而是通过写字,写到了内心深处,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
我从快乐状态下进行思考,从而跳出焦虑模式下的思考状态,知道来自己到底想要的什么。
又把我和同学们因为不同家庭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知道了自己之所以这样想的原因。
最后引用一个热点,说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尽管很不公平,但是这一点必须承认。
慢慢的认识自己,尽管真实的自己不一定喜欢这个真实的自己,但是必须的好好接受。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变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