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处在什么年代,过日子都要细水长流精打细算。
网上有一推论,十四亿人口,若每餐节约一粒米,能供十万人吃一餐饱饭,按此推算一年下来,能供十万人一年不饥饿。
恰恰相反,无论是一家人吃饭,还是在饭店相聚,光盘行动仍停留在口头上,尤其是酒席上,常见到一盘菜未动便成垃圾,连猪狗吃的都是营养餐。
再看民工工棚内,放在铁杆上的内裤祙子,没破掉地上就没人要了,还有鞋子一旧就仍,当然小年轻人占主导,还有手套反光背心,一脏有泥灰就乱甩。
我曾见过高中生军训期间,从楼上掉下或吹落衣服袜子,只见过一个男孩下来捡回,余皆成垃圾甩掉。
这些孩子穿名牌喝饮料,毫不在乎,有条件的家庭无可厚非,可不少打工挣钱的父母,自己省吃俭用,甚至高温天气,连根冰棍都不舍得吃。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本色,看着还未破旧衣物,随便乱仍,谁还会想起苦日子,还苦口婆心去宣传呀!
我亦见过老人,自五十以后,就没做过一件衣服,少量是孩子买的,多数时候穿孩子的旧衣服过生活。
有人会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一年只有春节才盼到一身新衣,而且颜色单一相差不多。
也许是我人老昏花,见不得铺张浪费,从苦日子走出来的人,又怎能不艰苦朴素呢?
六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全国人民一样,粮票布票是一样的发,吃饭喝茶自掏腰包,小孩子都吃食堂排队打饭,良好习惯在我们身上,还能找到吗?
补丁连补丁,就是永不变色的传家宝,量力而行,决不能糟蹋粮食,节约每一粒米,从我做起。
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工作上向模范靠近,这才是最难达到的境界。
勤俭节约是传家宝,适度消费不乱花,永远保持艰苦奋斗本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