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为何毫不保留地表达困扰和抑怨﹖
我们读诗篇感到亲切,原因是诗人诉说的感受和我们的感觉相似,我们会遭遇困扰,千百年前的诗人也一样。大卫在诗篇第三篇开首诉说他的遭遇不公,但旋即,他就明白到神与他同在,并且可以为他化解敌人的攻击。这样的体验不断在各类诗篇中重复出现。通常的情况下,人信靠神,可以驱除恐惧,有时候却不能。无论如何,诗篇的作者不断向神倾吐他们的心理感受,他们觉得神没有响应需求,就高声喊叫;神稍有延迟回答祷告,他们就呢喃不已;原因是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面对这样一位超越的创造者,索性毫无保留地向祂倾吐。不过为甚么一些诗篇以沉郁开始,却以欢庆结束呢?原因显而易见,因为他们以一己困宥的感情开始,却以认识到那位能为他们解除困扰的主结束。
纵然我们与诗人有很多相似之处,现代人与他们还是有两点差异:我们不常把我们真实的心思感受告诉神,因此也就不能察觉聆听我们祈求的神的能力。
下一次读诗篇的时候,试试学习诗人的经验;你越对神开放坦诚,越能够欣赏和明白神是一位甚么样的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65104/fb2e4e8ea1b63da3.jpg)
网友评论